第54章 為君子謀(第2頁)

  這時大哥凌軒舉手了,老道長示意凌軒可以提問。

  凌軒問道:

  道長,老祖宗教導我們,寧與君子爭高下,不與小人論長短。

  與其與小人陷入事非糾纏不休,不如我們在雙方初識之時,正確識別君子和小人,從而規避不必要的爭鬥。

  但我們怎樣做才能做到呢?

  老道長聽了後,頻頻點頭說:

  凌軒說得好!

  太上老君(老子)在《道德經》裡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這句話的意思是指最高尚的品格像水一樣,滋潤萬物,但不相爭。

  太上老君又說: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這句話的意思是指處事不爭,能避免禍端;為人不爭,能免去糾紛。

  是啊,與人初見,識於微時,此時與對方,沒有名利糾纏、得失考量,此時如果早知對方並非良人,則避而遠之,不再深交,兩人關係,如風拂面,了無痕跡。這是最好的情形。

  見微知著、識人心智的觀人之術,不是誰都能輕易擁有;不過,還是有方法的,這個方法就是看看對方有無戀戰求進的偏好。

  戀戰求進是指留戀爭鬥、爭必求勝,不達目的不願抽身離開的那種人。

  我給大家講一個“觀棋識人”的故事。

  北宋時期的王安石很喜歡下棋,在家裡養著幾個下棋人;他每天忙完公務,回到家,就找這些人下棋,誰贏了王安石的,就賞他十兩銀子。

  這天,王安石與其中一人在院子裡下棋,剛好來了緊急公文需要批覆。

  王安石低頭看公文的時候,那個下棋人以為王安石不留意,就偷換了王安石的一隻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