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咕咾肉 作品

第一百五十八章:靖海侯(求月票!!!)(第2頁)


很快,藤原氏被滅掉的消息傳遍了扶桑,各個地區的大名領主都傻眼了,被他們視為洪水勐獸的扶桑最強勢力,居然就這麼輕易被剿滅了?

在打聽到藤原氏的覆滅是秦浩所為後,一眾大名領主帶著禮物來拜訪。

而這次秦浩換了一張和善的面孔,與他們相談盛歡,並且給了這些大名一項眼饞已久的榮譽。

貴族姓氏,每一位帶著禮物來的大名都被秦浩賜予了貴族姓氏。

任何地域的封建社會都有一套自己的血統論,西周時期的周天子,是最高貴的血統,其餘諸國王族都有周天子的血脈。

蒙古部落也一直崇尚黃金家族血脈,歐洲大陸的貴族更是以自己擁有日耳曼人的血統引以為傲。

原本賜予貴族姓氏在扶桑只有天皇才有這個資格,可惜幕府時代,天皇已經沒有了權利,就是一個傀儡,壓根沒人聽他的。

秦浩此時作為這片島國最強大的軍事力量,同時也代表著扶桑宗主國大宋,自然就可以代為行使這種權利。

不僅如此,秦浩在賜予這些大名領主貴族姓氏的同時,還賜予了他們手下武士貴族姓氏。

扶桑的姓氏起得都比較潦草,什麼:島田、山本、酒井,聽著就覺得很LOW。

而秦浩賜予他們的姓氏就高貴多了:百里、呼延、東郭、公儀、梁丘......還全都是有典籍可查到的,方便他們以後吹牛逼。

當然,秦浩這麼做並不是閒得沒事幹,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分化這些大名跟武士,大家同樣都有貴族姓氏,我憑什麼聽你指揮?

扶桑的人口可不少,光靠秦浩這三千人,根本殺不完,而且逼急了他們聯合起來,也夠讓秦浩頭疼的,所以還是讓他們自己人打起來比較符合秦浩的利益。

等到仇恨累積到一定程度,就再也沒有和解的可能,一盤散沙的扶桑才是秦浩想要看到的。

果然,很快一些大名手下的武士開始想要自立門戶,有的成功擺脫了之前大名的桎梏,有的則是被大名擊殺,還有的直接篡位成功,扶桑開始真正進入混戰時代。

在這段時間裡,秦浩也沒有隻盯著扶桑這麼一片島嶼,暹羅、爪哇、婆羅乃這些近海國家都是秦浩的目標。

相較於內陸城市已經被耕種得極其貧乏的土地,東南亞一代國家地廣人稀,且擁有得天獨厚的氣候優勢,各種香料、稻米產量極其豐富,當地土著不懂得耕種,也十分懶惰,很多香料稻米一直到爛在地裡都沒有人採摘,簡直就是暴殄天物。

秦浩要做的就是組織一支艦隊將這些東西運回來,當然,秦浩本身沒有航海經驗,航海路線、季風時間等等都不清楚,最好的辦法是找那些海商合作。

作為目前宋朝唯一一支海上力量,再加上秦浩本身侯府嫡子以及四品宣威將軍的身份,海商們自然是巴結都還來不及。

而且有了自己的海上力量保護,海商們也不用在害怕遇到那些海盜,或者是當地土著領主的敲詐,也願意跟秦浩進行合作。

在這些海商的幫助下,秦浩也參與了第一次遠洋航海,除了在去的路上遇到了一場風暴之外,一切有驚無險,各地土著面對這樣一支擁有龐大武裝力量的艦隊,絲毫沒有不軌的想法,人家不搶你就不錯了。

第一次合作,僅僅只是到達暹羅(泰國)一帶,貨物實在是裝不下了,只能返航。

光是在真臘(柬埔寨)收穫的寶石、黃金就裝了滿滿三船,其他的都是裝的一些象牙、香料以及稻種。

一船接一船的物資運往汴京,趙宗全大喜,直接大手一揮又給秦浩升了官,雖然加封的是一個從三品的散官:雲麾將軍,不過好歹品級算是升上去了,而這次升官距離他離開汴京也僅僅只有一年時間。

在大宋朝堂,這樣的升官速度絕對是絕無僅有的存在。

同時在韓大相公等人的主持下,鑄幣改革也得以實行,新版銅幣跟舊版銅幣同時在市場上流通,不過由於新版銅幣更加精美,舊版銅幣在遼國這些地方的市值已經有所下降,更多舊版銅幣開始迴流大宋。

趙宗全下令將一部分銅幣進行重新熔鑄,製作成新版銅幣重新流入市場。

而新版銀幣更是大受歡迎,大宗商品交易比之前要方便了不少。

在秦浩陸續從真臘運回大批黃金後,趙宗全已經動起了鑄造金幣的心思。

這次鑄幣改革的成功也讓趙宗全的威望大漲,之前那些觀望的勳貴開始逐漸倒向趙宗全,太后娘娘的勢力大減,跟趙宗全的關係也不如之前那樣融洽了。

剛剛步入冬季,顧偃開舊傷復發不治身亡,秦浩在收到趙宗全的詔書後,也從扶桑趕回汴京奔喪。

汴京碼頭,秦浩沒有見到顧廷燁,此刻他作為正跪在靈前擔任孝子的角色,原本這個角色是應該有他大哥顧廷煜承擔的,只是他那個身體,估計沒跪多久,顧家就要再舉辦一場葬禮了,只能讓顧廷燁代勞。

不過在不少人看來,這是顧廷燁即將承襲寧遠侯爵位的預兆,畢竟按照顧家三位嫡子的情況,似乎也只有他承襲爵位最為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