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明哲保身(第2頁)

  眾人說著場面話,龐羲揪著鬍鬚勉強點頭,心想李異貿然攻打漢昌,很可能就是你法孝直攛掇的。

  不過此人睚眥必報,看起來頗受劉琦重視,還是不要出言譏諷,沒必要逞一時口舌之快,埋下禍根。

  眾人寒暄一番,進入城中,張飛早已命人擺好酒宴,龐羲畢竟是東州士族領袖,劉琦並未將他當做降將,而是請其坐於右手,以示尊重。

  龐羲見堂上文武齊聚,人才濟濟,不由心中感嘆,早知如此,又何必當初?

  當年劉焉突然暴病而亡,未指定繼承之人,當時三子劉瑁頗為精幹,但他和趙韙為了更好掌控益州,心照不宣推舉性格懦弱的劉璋上位。

  後來他二人明爭暗鬥,趙韙仗著本土優勢索性起兵造反,劉璋嚇得躲在成都不敢出門,若不是趙韙部將反叛,後果難料。wap.

  雖然僥倖逃過一劫,但終究還是守不住這益州之地,這些年與張魯爭鬥,加之年事已高,龐羲也漸漸失去雄心,只求安身自保。

  劉琦的到來,對益州而言反倒是好事,至少從此之後人心安定,再也不必擔心外人覬覦這天府之國了。

  法正舉杯向龐羲致歉道:“某非賣主求榮,實乃劉牧闇弱,不能任賢用能,益州人心離散,張魯尚時思侵犯,更何況他人乎?今劉將軍胸懷大志,欲興漢室,吾得遇明主,若失之交臂,非智者所為也,望明公海涵!”

  龐羲舉杯,慨然嘆道:“劉季玉雖有益州之地,然非治亂之主,吾當年受託孤之重,未知其性,常憂此業為他人所取,愧對先主。今日幸得將軍早來,此乃天意也!”

  席間推杯換盞,龐羲一邊應酬,一邊想著心事,也被劉琦的氣度折服,再看這些文武,個個都是當世俊傑,心中反倒踏實下來。

  次日劉琦單獨宴請龐羲,由龐統、法正作陪,共同商議收川之事。

  龐統勸道:“劉將軍欲興漢室,只為剷除篡逆,不忍手足相殘,禍及百姓,明公既受託孤之重,何不勸其讓出益州,共成大業?將來事定之後,封為大國,子孫延續,亦是報主之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