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國難顯忠臣(第2頁)

劉循領命而出,年輕人初次統兵,意氣奮發,只覺得腳步輕快,整個人快要飄起來。

張鬆緊跑幾步才追上,抱拳道:“松祝大公子旗開得勝!”

劉循轉過身來,見是張松,拱手謝道:“多蒙別駕良言相告,令我茅塞頓開,劉琦能做的,我一樣也能做到。”

張松笑道:“大公子此去破敵,既能盡忠,名望亦將超過張任,今後蜀中誰敢不服?”

劉循頓時滿面紅光,向張松深施一禮:“先前有人議論先生暗中結好劉琦,幸好家父英明,不為流言所動。當此危亡之際,人人自危,各求自保,唯有先生與我父子同心,盡力謀劃,此恩循銘記在心。”

張松忙躬身還禮,嘆道:“松為漢臣,眼見漢道凌遲,理當保劉將軍中興漢室,若能名垂竹帛,此生何憾?區區謠言,如這樹下腐葉,必將消散無蹤。”

劉循看向庭院中的樹木,慨然道:“正所謂歲寒知松柏,國難顯忠臣,先生美名,必會流傳青史。”

張松乾咳一聲,忙道:“軍情緊急,可先命人督促張任出戰,待其出師不利,公子再力挽狂瀾,必將士氣大振!”

“劉琦有臥龍鳳雛,吾亦有先生謀劃,何愁大事不成?”

劉循大喜,謝過張松,先派人向張任傳令,催促出戰,與吳懿點二萬軍馬往雒城進發。

不覺半月已過,前線的綿竹關中更是謠言四起,都說張任有意投敵,消極怠戰,只等另一路人馬殺到成都,便會向劉琦投降。

張任雖不以為意,但黃權卻心中憂慮,長此下去,守軍喪失鬥志,暗中都在等待投降的那一刻,士氣愈發低落。

這一日忽然成都傳來將令,劉璋命長子劉循為大將,領兵前來助戰,哨馬已傳信催促出戰。

張任接了書信,卻還按兵不動,黃權忍不住勸道:“大公子雖說是來助戰,實則前來督戰,必是主公聽了謠言,心中生疑,將軍為何還要違令?”

張任淡淡道:“豈不聞: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此必是劉琦之計,此時出兵,豈非正中其下懷?”

黃權嘆道:“但將軍違令不戰,亦中劉琦之計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