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東吳求援(第3頁)

 “哦?”劉琦微微蹙眉,反問道:“孫將軍虎踞六郡,兵精糧足,江表英雄極多,北軍不善水戰,奈何懼賊怯戰?”

 諸葛瑾嘆道:“將軍有所不知,江東之士大多甘於現狀,偏安一隅,又因去歲合肥之戰,故而心怯。”

 劉琦心中一嘆,東吳上下如此心態,難怪曹操會選擇先打他們。

 這比起赤壁之戰,形勢已經好多了,就此還想求和,如此委曲求全,不打你打誰?

 如果不是周瑜、魯肅頂著,望風而降的可能性都有,換做誰都想來試試效果。

 想當年孫策在的時候,個個都是江東豪傑,殺伐果斷,所向披靡。

 如今換了孫權掌權,全都變成江東鼠輩,遲疑不決,畏畏縮縮。

 越是實力弱小,越要威武自強,只有如此才能博取一線生機,無論做人還是立國,都是這個道理。

 孫權向江東世家的妥協雖然穩住局面,但也成了孫氏霸業的絆腳石,再難更進一步。

 想到此處,劉琦蹙眉道:“立國還需自強,若江東上下人心如此,縱然我全力支援,恐怕也無濟於事。”

 諸葛瑾嘆道:“江東之士個個避戰,張昭等有心交還廬江,求和曹賊,幸得周都督及程普等老將極力主戰,吳侯已出兵北上。但畢竟東吳兵少,獨木難支,此時正是驗證兩家情誼之時,將軍若不發兵,未免叫人寒心。吳侯惱怒之下,鋌而走險亦未可知。”

 話說到這個份上,劉琦只好答道:“調兵遣將,非同兒戲,先生且到館驛歇息,待我與眾文武商議後,再調兵未遲。”

 諸葛瑾催促道:“救兵如救火,將軍切莫遲誤太久。”

 劉琦送走諸葛瑾,馬上派人去請諸葛亮、徐庶和龐統前來議事。

 馬騰取長安,漢中之圍自解,楊松已回漢中攛掇張魯出兵攻打劉璋,共分西川。

 荊州正在暗中策劃入蜀之事,孫權竟被曹操三十萬人馬嚇住,跑來求援,打亂了他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