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 作品

第1386章 凳子(第3頁)


“啟稟將軍,此乃太原鄉老一片心意……知將軍甲冑在身,不便坐於席,特設於此也……”王凌不慌不忙的說道,就像是真的一心為斐潛所想的一樣。

呵呵……

信你就見鬼了。

斐潛剛到了平陽之後,有準備推行高腳凳高腳桌,後來也不了了之,是因為斐潛自己,又或是其他人不知道不懂得坐高腳凳高腳桌舒服麼?

隨隨便便推出個高腳凳,然後天下人就會譁然一片,欣然接納?

呵呵。

歷史上高腳凳是在什麼時候大量出現,甚至成為了主流的?

從魏晉開始,到隋唐盛行。

魏晉這個期間,有個名詞叫做五胡十六國。

而隋唐麼……

髒唐,烏龜唐不是隨便叫的。

有一句話,叫做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而這句話在漢代會更加的明顯,屁股下面的坐的是席子還是凳子,都是代表了一定的政治傾向!

沒有歷史的發展做一定的鋪墊,隨意推動胡凳就想著天下人蜂擁而至,揮舞著黃金白銀爭相購買?

逗誰呢?

漢末,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非常之大,黨人與宦官,以為門閥世族和皇室的矛盾都比較的大。

在董卓進京大漢王朝被扯下遮羞布之前,有過兩件事情……

第一件:中平元年,車騎將軍皇甫嵩既破黃巾,威震天下。閻忠時罷信都令,說嵩曰:“夫難得而易失者,時也;時至而不旋踵者,機也。故聖人常順時而動,智者必因機而發。今將軍遭難得之運,蹈易解之機,而踐運不撫,臨機不發,將何以享大名乎?”嵩不從,忠乃亡去。

第二件:中平四年,當時故太傅陳蕃之子陳逸和著名術士青州平原人襄楷都到冀州刺史王芬府上做客,襄楷假言天象之名,鼓動起事,陳逸、王芬於是與南陽人許攸、沛國人周旌等人相互交結謀劃,連接冀州當地豪傑,欲謀廢靈帝,立合肥侯為帝,甚至還拉動曹操一同謀反,被曹操拒絕。

這兩件事情,表明了在黨人甚至某些士大夫的眼裡,大漢已經不再如經學中所說的那麼神聖了,他們開始為了自己集團的利益,已經開始不把大漢王朝放在眼裡了。

至少是已經不將漢靈帝放在眼中了。

當然,漢靈帝也不算是一個優秀的皇帝,也幹過許多的糊塗事情,但是漢靈帝至少也是大漢皇帝,為何在這短短的四五年時間之內,就有這麼多的人不顧西羌未平,黃巾未淨,就要鼓動,甚至親自作反呢?

大多數人可能對於漢靈帝的印象就是他及其斂財,賣官粥爵,但是很多人不清楚漢靈帝好胡服、胡帳、胡床、胡坐、胡飯、胡空侯、胡笛、胡舞,引得京都貴戚皆競為之……

於是這也成為了作反的理由。

坐於席上,甚至席不正不坐,這是從春秋戰國時期就傳下來的禮儀規範,那麼作為大漢的皇帝,為何是如此行徑?

皇帝位置是好坐的麼?

一個可以在皇帝位置上坐了二十年的人,可以利用黨錮和宦官政治,甚至設立鴻都學宮來企圖不斷打壓日益龐大的黨人集團的皇帝,又豈能是愚蠢之人?

漢靈帝掌權時間,周邊多有蠻族叛亂,雖然被盧植、臧旻、朱儁、皇甫嵩等人一一平定,但是作為一個大漢皇帝,反倒是因為蠻族胡人叛亂,就喜歡上了胡人的用具用品?

其實簡單分析一下就知道,漢靈帝不相信黨人,所以就連派出去平定周邊叛亂的這些將領,要麼就是西北邊疆之人,要麼就是像是廣陵,會稽這樣屬於山東士族邊緣的郡縣的人物,根本不會讓袁氏這樣的龐然大物去掌握兵權……

因此漢靈帝使用胡物,並非他真正的喜歡這些東西,而是在表示一種態度。

而現在,作為長期身處於和胡地接壤的太原,擺出了這幾個胡凳,其實也是在試探徵西將軍斐潛的態度……

坐,還是不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