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 作品

第2753章知人用人測人忠誠(第3頁)


薛悌是合肥之戰中唯一一個曹操沒有安排具體任務的人物,甚至明確表示『勿得與戰』。帶援兵來,但是不參與作戰,難不成就當啦啦隊喊加油麼?所以考慮到『七千對十萬』的懸殊對比,這實際上是曹操對薛悌的一種保護。

因為薛悌是兗州東郡人,也是張邈之亂時少數的『未變節的兗州豪強』之一。這些經受了『考驗』的兗州人,進入了曹操帳下值得信任的圈子,僅次於曹氏夏侯氏直系人馬。

同樣也得到保護的,是『帳下吏』出身的樂進。

張遼是幷州雁門人,先是歸屬於丁原,後『以兵屬』董卓、呂布,後來在歷史上投降曹操,也是『遼將其眾降』,並非是孤身一人,而是手下有私兵為『眾』。

李典是山陽豪族,繼承伯父李乾和從兄李整的勢力,門客宗族一萬三千餘口,私兵三千餘人,憑此倚仗,年僅十五便得中郎將之位,部曲之眾可見一斑。所以基本上可以得出結論,在當時衛戍合肥的七千甲兵,大部分應來自張遼、李典等人的私兵。

曹操嘴上不停的稱讚張遼,表示對於張遼的信任,但是實際上曹操對於張遼一而再,再而三的『以兵屬』,從始至終都在懷疑,猜忌,而相對地方豪強大戶出身的李典,有著一萬三千宗族門客的勢力,也讓曹操心懷顧慮。故而樂進雖擅長攻堅,卻被安排駐防任務,刻意加以保護,與兗州老鄉薛悌安坐合肥,其背後邏輯一目瞭然。

合肥之戰,張遼披甲陷陣、大破孫權,同出徵的李典在戰後不久即死,雖然沒有明說,但是基本上也可以推測是在此戰之中身負重傷,勳勞至大,甚至被性格偏狹的曹丕追念『合肥之功』,『諡典曰愍侯』。

『在國逢難』曰愍。

大部分的『愍』諡者,均死於疆場。

可以說,在歷史上的曹操心中,當時恐怕已經做出了最壞的打算,然後得知合肥之戰的結果後,大為驚歎,想必是戰果實在是太出乎他原本的意料。甚至曹操很可能已經做好了犧牲張遼、李典的心理準備,因此事後封賞,也就尤為康慨,張遼從五品雜號的蕩寇將軍,直接升到了二品常設可開府的徵東將軍。

史載『太祖大壯遼』,而這『大壯』兩字在僅僅出現了兩次,一次給了張遼,一次給了徐盛。

這樣的『知人善任』,是拿命出來搏的。

或者換句話說,曹操只是相信在生死關頭表現出來的一個人言行,他覺得只有再這樣的極端情況下才是展現最真實的品質,才能是他作為判斷是否要用這個人的最為重要的依據。

在之前許縣之亂的時候,曹操就是這麼做的,他營造出了一副生死攸關的局面,然後躲在暗處觀察。

這一次譙縣戒嚴,搜捕四鄉,曹操同樣也是在觀察。

外姓需要提防,難道內家之中,就不需要提防了麼?

曹氏夏侯氏之中,有多少人是真正的忠誠,又有多少人只是表面上的忠義?

曹操這一次行動,並不是針對於夏侯惇的,主要還是考驗曹氏和夏侯氏當中的族人,夏侯惇只是順帶而已。當然,夏侯惇的表現讓曹操再一次確認了夏侯惇的『品行』,也就是更加的信賴。

母庸置疑,夏侯惇又是再一次的通過了『考驗』。

但是旁人呢?

曹操現在幾乎是懷疑所有人……

『如今譙縣紛亂,冀豫空虛,又有驃騎使節自西而來……』曹操舉起了酒杯,在手中摩挲著,臉上露出了一些譏笑的神色,『重罰之下,曹氏夏侯氏族內難免大亂,相互牽連者甚眾……再加上週邊郡縣又是寒門子弟初攝職位,必然有些水土不服,政令難通之狀……元讓啊,你說這一次,會有多少人跳出來?』

夏侯惇沉默了一會兒,『大兄,其實我不希望有人跳出來……』

『啊哈!』曹操大笑起來,『我也不希望!可是這些傢伙,若是懷有異心,不管是族內,還是族外,儘早處理了才是正途!否則我們……呼,天下之大,難容二主啊!』

停頓了一會兒,曹操又是說道:『元讓,你可知道如今貪腐之輩,已經到了何種猖獗地步?』

『惇略有所知。』夏侯惇回答道。

曹操嗯了一聲,然後嘆息道:『如今山東上下,事無大小,無不收錢!若是不給錢,便是什麼都不能辦!冀州豫州,兗州青州,竟然沒有一處是乾淨的!若是再不打掃,你我皆會被這塵灰淹沒!被壓死在這腐朽之下!』

夏侯惇默然許久,『大兄,可是真要動手……風險也是很大……』

『哈哈,人活一世,煩惱萬千!唯有美酒,可解憂愁!』曹操不會回答夏侯惇的擔憂,而是再一次的舉起酒杯,高聲唱道,『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且飲,且飲之!』

兩杯酒。

兩個人。

周邊的樹影婆娑,就像是魑魅魍魎在張牙舞爪。

曹操要做的事,比讓酒鬼戒酒,煙鬼戒菸還要困難許多。

因為不是一個酒鬼煙鬼的問題,而是一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