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何以甚 作品

第三十九章 長旅(第2頁)

    九座古老石橋,跨海而並。海也無邊,橋也無涯。海似接天,橋似截斷海天相接處!

    在這座潛意識海里,石橋與龍軀,不斷地變幻。彼此鬥爭,互相牴觸,但都同樣的,並不接受“純粹”,不被天道規訓。

    所以這億萬頃的靜水,有時也起波瀾。

    心海的波瀾,是活著的痕跡。

    長河九鎮數十萬年都橫亙在那裡,烈山人皇從不吝惜自己的偉大光輝。但萬古以來,能在這九座石橋有所“真獲”的,卻也屈指可數。

    姜望一方面與現世頂層人物有所交集,有資格知曉歷史真相,能夠探知龍皇九子的真正道途,一方面又得到長河龍君敖舒意的幫助,獲得了烈山人皇設立九鎮的心得體會。

    這等天地同力,真個是人龍交匯,立足現世現時,眺望過去未來。

    每一天過去,他對這個世界又有新的認知,對天道也有不同的理解。

    在囚牛橋,他掌託正聲之殿,聽風聲濤聲,體會自然之音,感受龍族禮制,囚牛樂章。

    在睚眥橋,他提劍而鬥,演化一身殺法,從橋頭殺至橋尾。

    在嘲風橋,他縱身萬里,瞬念反覆,以目光鐫刻這座古老石橋的每一處細微。

    在蒲牢橋,他放聲長嘯,釋放三寶雷音正法,將聲音作潮湧,把石橋上下都洗遍。去追尋捕捉那傳說中的蒲牢正音。

    在狻猊橋,他放出諸般神印,一如當初在妖界所行之法,外塑“古神”,凝練“諸尊”。

    在霸下橋,魔猿法相捶胸怒吼,堆疊磅礴巨力,幾欲拔橋而走。

    在狴犴橋,他也召出曾經學過的法家鎖鏈,又經風過雨……讀《有邪》。

    在負屓橋,他讀書讀史,且行且歌。《史刀鑿海》、《菩提坐道經》、《靜虛想爾集》……世間之華章,聲聲入耳。天下之道理,字字證心。

    在螭吻橋,亦有仙龍踏霧,吞盡日月華光。

    時間就這麼一天一天地走過。

    夏季走進第二個月份,太陽已經不再溫柔,姜望收去仙龍法相,走下了螭吻橋。

    此時的他,仍然青衫掛劍,面帶微笑,一如月前初至囚牛橋時。但卻有了一絲不同於以往的氣質,在平和與寧定之中,有了一種古老的沉靜感。

    像是一方緘默在橋頭的青石。

    所謂“經風歷雨,歲月不磨”。

    他愈發強大,可也不可避免的……愈發淡漠。

    “喲!這不是姜真人嗎?!”

    才踏入齊國境內,便有一支車隊迎來。車隊最前列的豪奢馬車上,大齊博望侯直接把四面車壁都打開,讓他龐然的體態盡顯於外,透一透風,露一露景。

    臉上疊著笑,笑意擠進了褶子裡:“這麼久沒見,姜真人還只是真人啊?”

    距離姜望上一次來齊國,已經很有幾年光景。彼時他已是真人,來尋“逍遙”。如今他再回齊國,仍是真人,來尋“自我”。

    而眼前的重玄胖,赫然已是官道真人!

    往前信上都不說,自是為了見面這一刻,氣息外放,給摯友一個小小的震撼。

    如果不考慮偉力自歸的那一步,官道確實是最快的修行路。

    世襲罔替的霸國侯位,確實是烈火良薪。

    讓這廝走官道,簡直是讓魚去學游泳,鳥去學飛,是生來的本事。

    姜望心中讚歎,為他歡喜,嘴上卻是道:“喲,這不是博望侯嗎?這麼久沒見,您卻是消瘦了許多!”

    “唉,還不是為你操心操的?我這顆心喲——”重玄勝龐然的身形站起來,就從攤開的肥嶺,變成了立起的肉山。一手扶著肥大的玉腰帶,一手衝姜望招呼,叫他上車,恬不知恥地道:“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你消得我憔悴!”

    這玉腰帶確實是大,稱斤論兩那是價值連城。但在他腰上,是一點也不“寬”,還顯勒呢!

    姜望一步上了車,搭住重玄勝的胖手,略一掂量,笑道:“你憔悴得只重了三十多斤!”

    “本來重六十多斤,為了幫你搜集這些,少了三十!”重玄勝回身一揮手:“這些都是舊暘封印術相關密錄,包含了許多宗師的獨特見解、歷代一些較為經典的討論……窮搜東域,載此十車。君若良知未泯,知我憂也!”

    “感情都沒了,何況良知?”姜望抬指戳了戳天上:“要賴就賴這賊老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