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造船難題(第2頁)

 每年的九月份,正是趕海之時,也是倭寇出沒之際。

 過去數年,每一年沿海的衛所軍都會嚴陣以待,謹防倭寇入侵。

 但他們也只能駐守抵擋,全無與倭寇在海上作戰的膽子,故而年年都只能看著那些東瀛浪人肆虐後乘船揚長

 而去。

 如今整個大宇都知曉林楓要去鎮壓倭寇,若是依舊如往年那般,民間必起非議!

 林楓擺了擺手,平靜道:“放心,我自有打算,你們且先給我說說,寧州福州如今究竟是個什麼情況。”

 他早就猜到楊雍肯定不會這麼輕易放自己去鎮壓倭寇,所以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

 其實,打從一開始,林楓就沒打算帶現在的軍隊前去鎮壓倭寇。

 早些便有過念頭,如今的衛所軍制太過糜爛,想要進行制改革。

 這是一個大工程,其中涉及了太多人的利益,所以林楓也只是對遼東軍進行了實驗性的改革,並沒有在全國範圍內推行。

 事實證明,自己的改革是有用的,而且成果斐然。

 遼東大捷,便是證明!

 故而,林楓有意想要在沿海地區,同樣對此進行推行。

 只要鎮壓倭寇能夠成功,便又多了一處改革試點,足以讓他有底氣在朝堂上強行推行軍制改革一事。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到了寧州福州一地,從本地士兵中挑選可用之兵,重新訓練,打造成真正的海師!

 內陸之兵,終究不適合那些從小生在海邊的士兵。

 聞言,魏賢與盧天工對視一眼,心中都覺得費解,不明白林楓這份自信究竟從何

 而來。

 遼東大捷固然可喜,但海上作戰與陸地作戰根本就是兩回事。

 你林楓能帶來一場遼東的大勝,可未必就能在海上覆刻這樣的傳奇。

 大宇歷史上,可沒少了功勳將領,自以為在陸地上橫行霸道,便急吼吼地主動請纓前去鎮壓倭寇,結果被打得灰頭土臉的例子。

 故而,想要鎮壓倭寇,最好的辦法還是從本地衛所抽調軍士。

 雖然說可能會花些心力,但成功率至少會大上不少。

 聞言,兩人對視一眼,最終是魏賢主動開口道:“林大人,寧州如今的情況很是複雜,不僅僅是倭寇的問題,還有當地世家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