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知識學到力量 作品

第十五章 億萬富翁

經過春晚廣告的發酵,神麓vCd的名聲一下子就打了出去,讓全國人民都知道了這個新鮮玩意。

再加上這些有電視的家庭,本來就是vCd的銷售目標,市場一下子就打開了。

雖然市場售價高達近四千元,但購買者依舊絡繹不絕。

只不過剛開始,能購買vCd的地方,只有各直轄市和部分省會城市的營業網點。

建立全國的直營網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所以李皓前期採用的是直營+經銷的模式。

在直營網絡接觸不到的地方,宣佈開放經銷商加盟。

因為vCd的市場已經被證明了,因此這消息剛一傳出,公司門檻立馬就被經銷商踏破了。

與經銷商的談判,李皓只是劃定了規則,剩下的則交由葉順具體確定。

不過李皓也沒閒著,而是在解決另一個大問題了。

這購買了vCd,那總要是需要有足夠的各類型光盤,才能有內容看的。

神麓科技是聯繫了Cd工廠,可以提供正版光盤,可問題是因為版權的原因,正版的價格還是有些貴。

所以想要完全填補市場缺口,支撐起vCd的銷售數量,盜版是不可避免得。

這方面李皓不能插手,只能是在關鍵地方推波助瀾,暗中助力一下。

等到93年底一結算,光是大陸市場,vCd就銷售出了30多萬臺,銷售額超過十億。

而泰國和馬來西亞的市場也初步打開,做為亞洲四小虎之二,那裡的經濟同比於這個時期的大陸,要好上不止一點。

因此雖然人口數量比起大陸要少上很多,但vCd的銷量卻比大陸還要多,達到了五十萬臺,而且市場增長率也比大陸更高。

葉順見此事信心大增,對於來年的市場銷量,也有了更大的期望。

當然,講完了美好的前景,那現實的問題也要來討論一下。

“根據經銷商的反饋,已經有大陸廠商在仿造vCd,這也是在預期之中,大陸市場增長率相對較低的原因。

我覺得我們應該採取一些措施,去維護我們自身的利益。”

其實這葉順都還是收著了,要不是因為李皓也是大陸人,只怕在他評價裡大陸的風評會更差。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不說香江和臺灣,光是說馬來西亞和泰國,那裡對於知識產權的保護都要更好些。

當然不是說他們的國民素質高,而是因為在他們的發展過程中大量接受外資,在知識產權上面也主動向外並軌了。

維護自身利益,李皓自然沒有拒絕的道理:“那這事就按你的想法辦吧。”

有了李皓的答應,葉順就開始著手辦理這事。

不過李皓對於結果是不太看好,即使是上了法庭,最多也就是讓那些盜版商家收斂一點,畢竟大環境就是這樣。

沒有給葉順潑冷水,轉頭李皓就問起了其他事:“對了,jvC、松下它們的vCd賣的怎麼樣?”

葉順回道:“具體的銷量不太清楚,但大概估計下來,肯定是要比我們多的,尤其是在中東那邊,而且這還是它們沒有完全發力的情況下。

畢竟它們都是老牌企業了,在世界都有完善的銷售渠道,我估計還在等dvd的研發進度。”

李皓點了點頭:“我想也是,不過它們在這上面是沒指望了,開始安排人去註冊專利吧,等我們的渠道建設完成,dvd就可以正式上線。

另外這次回北京過完年,年後就會直接飛往美國,要在那裡常駐一段時間。

香江和大陸這幾個工廠和實驗室就交給你了,我相信你的能力。”

面對李皓這話,葉順吐槽道:“你還是別這麼相信我,我也是真沒有弄明白,你就這麼肯定互聯網的前景有那麼好。”

李皓笑道:“我當然肯定,而且他的前景絕對比你想象的更為瘋狂,而且你也應該堅信。

畢竟你可是擁有網景公司2%的股份,我保證你再過兩年就可以成為億萬富翁。”

李皓說的可全是真話,要知道在原有的歷史上,網景公司做為第一個上市的互聯網公司,95年年的上市首日市值就達到了21億美元。

隨後又是一路高歌猛進,到95年底就市值就翻了三倍不止。

當然,網景公司的市值增長,從某種程度上是踩在微軟的身上衝上去的。

沒辦法,誰讓蓋茨不是重生者,沒有一個能完全洞察未來的眼睛,導致在判斷互聯初期發展方向時產生了誤判。

蓋茨認為基於電視終端的互動互聯網將會是互聯網核心發展方向,不過這個判斷也是有邏輯的。

這個時期電視在美國普及率很高,大屏觀看習慣和體驗都顯著好於pC電腦,而且這時的商用互聯網也不夠成熟。

反而是有線電視網更多的成為了直接提供寬帶網的運營商,因此蓋茨一直都在關注有線電視網絡的發展。

打算等到它們將基礎建設,也就是互聯網絡架設完成,再殺入搶佔勝利果實,從而對發生在pC上的互聯網沒太在意。

直到網景公司上市,才讓一直沉溺於自己世界中的蓋茨猛然驚醒。

隨後便是微軟公司想要出資收編網景,但網景自持是互聯網第一企業,也是有自己的野望,哪裡願意去當其他人的小弟。

再者說微軟也沒那麼多錢按市價收購,這個收編就更沒法談。

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微軟收購了另一家瀏覽器公司,並推出了和操作系統深入綁定的ie瀏覽器。

在免除了用戶安裝下載麻煩的同時,以自身龐大的用戶基數和永久免費的政策,對網景產生了致命打擊,從而讓原本一騎絕塵的網景公司,慢慢走向了陌路。

可即使如此,網景公司在99年互聯網泡沫破滅前夕,也達到了百億美元的市值。

現在沒了原本的網景公司,換成了李皓親手操刀,那要是還不能在95年把市值做到超過百億美元的規模,那豈不是白活了這麼久。

也正是因為這樣,李皓才需要前往美國親自主持,畢竟這麼大規模的互聯網企業,在香江是孕育不出來的。

只是葉順對於李皓的話,那真是一丁點都不信,純粹是當李皓在開玩笑。

李皓也看出來了這一點,只是並沒有打算戳穿,而是打算用事實來打他的臉。

安排好了香江的事情,李皓就乘車趕去了鵬城與李國明會合,然後在鵬城乘飛機回到了北京。

這在南方待得時間長了,猛然回來北京還真有點不習慣,尤其是這個老四合院還沒有改裝暖氣。

為此李皓就跟李國明提議,要不乾脆在自己新買的房子過年。

李國明聽後只回了一句:“我無所謂,只要你能說服你大伯就行。”

李皓臉色頓時一僵:“我是晚輩,在大伯那可沒有這個面子,這請人的事,肯定得您親自出馬?”

“我反正住四合院挺習慣的,而且就住過年這幾天,本來你大伯對於你在香江,那個花花世界工作就不滿意,你就別弄什麼么蛾子了。”

有的時候人太正直了也不好,尤其是在抱有某種偏見的情況下。

李皓只能是偃旗息鼓,跟在李國明身後拎著東西,打車就趕回了四合院。

去年過年就沒回來,又快一年多沒見到面,李國榮也就難得的請了個假,在家裡做菜等著自家弟弟。

這不一聽到有人進院子的動靜,李國榮就趕緊讓李奕出去看看,是不是李國明回來了。

李奕從廚房一探頭,就看見兩人拎著東西在院子裡和人打著招呼,當即就喊了一聲三叔,然後趕忙出來幫著拎東西。

李國榮聽到聲音,也是趕忙把灶關了,跟著也走出了廚房。

“哥。”“大伯。”

李國榮高興的點了點頭,隨後看著手裡滿是東西的兩人,才嗔怪道:“你們就回來就回來,帶這麼多東西幹嘛?”

李國明笑道:“也沒什麼,就是一些鵬城的特產,和我們廠裡自己生產的vCd,都是廠裡給發的福利。

您可不知道,這一年我們廠的vCd可是賣的太好了,效益好的不得了。”

聽到是這個,李奕一下就來了興致:“是啊,三叔廠裡在西單那邊的商場,我前段時間路過的時候看到,那裡面全都人,一到貨就賣完了。

我還聽說要人再倒這個vCd,一轉手就能掙好幾百呢。”

李國明笑道:“去年也就是剛開始,廠子裡的生產線需要磨合,等過完年後產量就可以增上來,到時就不會有這種情況了。”

看著這周圍圍上來的人有點多,李皓就插話道:“好了,大伯、爸,咱們要不先進屋,就不要在外面站著聊了。”

李國榮回道:“對,先進屋,你們房間我已經幫你們打掃好了,床單被褥都是洗過剛換上的。”

說完李國榮就先回了廚房,李奕則幫著兩人把東西給拿了進去。

不過李皓也沒讓他空手走,直接把原本給他們的東西給挑了出來,讓他給拿回去。

在這些東西中,李奕一眼就看到了手機盒子,然後眼睛都看直了。

只是嘴上卻是客氣道:“這東西都太貴重了,我可不敢拿。”

李皓見狀笑道:“這樣啊,那就算了,我自己都留下用。”

李皓這不按套路出牌,讓李奕一時間有些語塞,他真的只是單純想客氣兩句啊。

還是李國明給他解了圍:“李皓跟你開玩笑的,這就是專門給你和大哥帶的,拿回去吧。”

李奕這才鬆了口氣,趕忙提著東西就回了自己家。

等李奕走後,兩人在屋裡收拾了一陣,就聽到李奕來叫兩人過去吃飯。

只不過李奕的表情明顯有些不高興,果然等兩人一到,李國榮正坐在桌上,旁邊還放著那臺手機。

板著臉問道:“這臺手機,也是你們廠裡自己生產的?”

李國明沒有被嚇到,反而是淡定的坐下,笑道:“這手機是摩托羅拉生產的,商標不還印著嘛!

不過我們廠確實也在研究,怎麼去生產手機,這是廠裡購買來的樣品之一,大哥你仔細看的話,應該還能看出拆卸痕跡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現在技術我們已經基本掌握住,這些樣品也就沒什麼用,乾脆就都分出去了。

這是分給我的,只是我和李皓本身都有手機,所以就帶了回來,這樣以後咱們聯繫也方便不是。”

李國榮聞言拿起手機,觀察了一圈之後,確實是有拆卸痕跡。

語氣才開始有所鬆動,說道:“你有手機也可以分給其他人,不能隨便佔廠子的便宜。”

李國明回道:“我們廠子和國營工廠不一樣,不講究吃大鍋飯、平均分配,而是講究多勞多得、按勞分配。

這本來該分給我的東西,要是我不要的話,那讓其他人怎麼辦,都要按規矩辦事的。”

李國榮並不是固守成規的老頑固,對於這一點也是認同的。

後面在李國明的再三勸說下,也就把手機給留了下來。

在家裡休息了一晚,第二天李皓就帶著趕去了張洵家裡。

為了李皓的事,他這一年多可是操心壞了,李皓得表表心意。

反正現在是混熟了,只要東西不貴重,他倒也不會再拒絕。

之後過年的這段時間,李皓跑了一圈校領導和朋友們,把關係維繫了一番。

等年後初七的樣子,兩人才又踏上了飛機,這次李皓沒有陪著李國明一起,而是直接飛回了香江。

再與準備好的網景公司成員,一起乘坐從香江出發,飛往了紐約。

這裡將是李皓之後兩年最重要得一個戰場,只要把這一仗打好了,李皓就能有充足得資金來逐步實現自己得規劃。

不過既然要打仗,那最先擴充得就是足夠得戰士,香江帶來得人是基底框架,其他工作還得有人來完成。

好在美國大學的互聯網專業一向是人才輩出,而且李皓也不需要太厲害得。

畢竟越是厲害的人,就越有主見,李皓沒有那個心思去處理內部事情。

現在李皓只需要一個能夠按照自己意志,把事情辦好得人。

至於那些有著卓越能力得創業者,只會是後期李皓需要長期培養投資得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