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0章


    第1390章




    祭掃時焚燒紙錢。




    在唐朝時已經開始流行了。




    並非是一脈相傳,為華夏的傳統習俗,也是孝道的另一種延續。




    實際上,隋唐之前,祭拜不燒紙。




    因為祭拜的日子是“寒食節”,而不是清明節。




    ....自上古時期,古人便有“改火”的習俗,將上一年的火種全部熄滅,然後重新鑽燧取火。




    在無火的這段時間,人們吃冷食度日,稱為“寒食”。




    後因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介子推死難之日不生火做飯,“寒食節”也隨之固定下來。




    這一天,家家上墳祭祖......因為禁火,所以紙錢不焚燒,而是壓在墳頭,或掛在墳上。




    一兩日後,便是清明。




    彼時的清明,只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不具備祭祀功能,但雨水增多,象徵新生。




    所以,寒食節悼念亡者,清明節嚮往新生。




    兩者一陰一陽,一生一死,便有了緊密的聯繫。




    就在這時,轉折點出現了......




    隨著人們認知的加深,認為,神鬼的世界和現實世界不同。




    不焚化的紙錢,在彼岸是不流通的。




    要緬懷先人,祭奠祖先,必須採取“燎祭”的方法,把祭品和紙錢焚燒。




    “使氣達於天”,使用煙作媒介,方能傳達對其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