臊眉耷目 作品

第七百四十七章 苦肉陽平關

黃蓋的話,使漢中諸人心中都有些透亮了。

 說實話,蜀中的諸將在某種意義上來說,確實看孫策不順眼。

 袁遺如今是益州的掌舵人不錯,但並不代表他這個掌舵人所做的事,這些家族就必須要無條件遵從。

 比如說,讓孫策總領漢中的兵馬。

 要知道,現在這些蜀中的大將,也都是出身於益州本土的豪右,他們在益州作威作福多年,勢力和實力相比於荊州的望族,不遑多讓。

 袁遺想要平穩的執掌益州,就必須要與他們達成一定程度的合作。

 或者說能夠滿足這些豪右的利益。

 若是不能滿足他們的利益,管你是什麼四世三公,又有何用?蜀中豪右也不需要專門找個不給好處的爹來!

 孫策執掌漢中兵權,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沒有滿足這些益州豪右的需求。

 若非嚴顏和張任這些人壓著,只怕大部分的益州將領,早就鬧翻天了。

 但也正因為如此,利用益州將領與孫家軍將領之間的矛盾,可以使黃蓋的詐降計能夠順利實施!

 但前提是,類似嚴顏,張任,王累等這些人物,一定要暫時與孫策等人達成共識。

 至少,蜀中的這些豪右階層的戰將代表,一定要暫時與孫家軍同仇敵愾。

 嚴顏等人,雖然皆是蜀中的豪右武人代表,在根本利益上與孫策等人完全背道相馳,但在益州生死攸關的情況下,還是選擇了暫時摒棄前嫌,與他們合作一試。

 在有了這個大前提下,孫策和嚴顏,張任等人暫時達成一致,共同對抗外敵。

 ……

 渭水可謂是關中的母親河。

 渭水不僅為它沿岸的縣城提供了水源,它還延伸出許多支流,分別灌溉著整片關中平原。

 單單在長安城外,就有著渭水的三條支流流經。

 那三條支流在農時,會成為長安城內外的主要取水地。

 而在戰時,那三條支流就會是長安西面的三道天然防線,但是現在渭水,已經成為了朝廷大軍進兵漢中的指引依託。

 渭水在郿縣往南分出了斜水之流,直如秦嶺群山,然後再轉褒水,隨後沿著褒水穿越崇山峻嶺,直奔陽平關。

 而依託著褒水南下去往南鄭,這一路上的糧草,還可以依託斜水用水運的方式運送一部分,這樣的話,倒也是能夠節約一部分的民夫勞力。

 因而,劉儉很快的抵達了陽平關。

 陽平內的益州軍,在看到地平線上有著大量威風凜凜的北軍出現後,臉上浮現了懼怕的神色。

 而隨著漢軍的不斷接近,他們在看到那面“劉”字的大纛後,所有人更是心驚。

 劉儉騎乘在他的大青駹上,意氣風發的遠遠眺望著那座雄偉的關隘。

 陽平關!

 這座雄偉的關隘,劉儉是第一次看到。

 北邊是秦嶺山脈,南面是大巴山、米倉山。

 或許因為距離尚遠,劉儉無法第一時間看清陽平關的全貌。

 可僅僅是管中窺豹的一眼,就足以讓劉儉的心中升起對陽平關地貌的讚歎之情。

 如此雄偉壯闊的地勢,如此雄關險峻……

 難怪說是十萬人馬不過陽平關!

 果然是險峻異常!

 隨後,劉儉讓大軍在陽平關外開始安營紮寨。

 三軍正在按照營地,一道意外的消息就突然傳到了劉儉的耳中。

 “陽平關有使者來訪?”

 劉儉有些困惑地看著前來稟報的侍衛,心中不解。

 大兵壓境,對方還派使者作甚?

 在沉思一番後,劉儉隨即道:

 “可知是何人使者?”

 面對劉儉的詢問,侍衛拱手一五一十的答道:“據斥候捕捉到的使者所言,他乃是黃蓋派來的。”

 這個回覆又加深了劉儉心中的意外。

 但同時他的心中升起了興趣。

 從之前打探到的情報可知,眼下陽平關內,包括漢中郡內所有的兵將都是由孫策率領。

 若是孫策派遣使者前來,那麼這位使者帶來的就是以對方主將為名的官方消息。

 但眼下這位使者是黃蓋派出的,那麼事情可就有趣起來了。

 如果依照常理推斷的話,黃蓋此番聯繫他,應該是揹著孫策的。

 想到此劉儉隨即命人將黃蓋的使者帶過來,並同時下令讓人將一些重要的將領召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