臊眉耷目 作品

第七百四十二章 陰陵之戰

何為帥才?

 操盤戰局者也。

 劉儉倚重關羽和劉備,將其任命為鎮守一方的大將,除了劉儉信賴劉備和關羽的忠心之外,還因為劉備和關羽確實是有帥才的人。

 曹操對待周瑜亦是如此。

 歷史上周瑜並非心胸狹隘之輩,他是一名切切實實的名將,只是因為天不與壽,未能將光芒廣照。

 若是劉備和關羽等人親自前來,周瑜想要戰勝他們,只怕頗為困難。

 但是現在,對方是過於深入並帶有驕兵之心的公孫瓚。

 周瑜自認為,有足夠的能力對付他,並對局勢有著絕對的控制權。

 他對陰陵的守將吩咐過,若他們一旦發現對方有攻打陰陵的跡象,他這邊便立即率領兵馬切斷公孫瓚的退路。

 “公孫旬日之內必襲此地,汝只管固守,不必疑他,待吾火燒箭射對方後軍,汝可指揮兵馬乘夜殺出,當獲全勝!”

 在陰陵守將表示他會依計行事後,周瑜才放心離去。

 而事情果然如周瑜所料,公孫瓚乘夜襲擊陰陵!

 但是陰陵守將早有準備,無數的弓弩手被安排在縣城的險要之地,公孫瓚因為是要取縣城,故而是以步兵為先,白馬義從壓後。

 但在攻城的一剎那,縣城之中驟然升起無數的火把,將戰場映照的如同白晝一般。

 斥候在看到了這膽戰心驚的一幕後,立馬就將此事報給了公孫瓚。

 公孫瓚得知此消息之後,一時激奮,立刻便親自率領白馬義從軍從後方向著陰陵進攻。

 別看他的白馬義從乃是騎兵,但士兵的培養確實非常全面的,一旦翻身下馬,一樣也可以變成長於陸地征戰的地面勇士。

 但是,周瑜的設計顯然沒有這麼簡單。

 公孫瓚後方的白馬義從軍一動,他的後軍卻遭到了早有預謀的周瑜的主力軍襲擊。

 而公孫瓚一軍的輜重大部分都在後軍,由駑馬的隊伍拉運。

 後軍的隊伍一被襲,消息傳到了前陣,公孫瓚此刻率領心亂如麻,差點跌下馬來。

 他所部大多都是騎兵,人與馬一日耗費的口糧甚巨。

 但同時他還是沿途奔襲的軍隊,這一路上他的輜重大部分都是在沿途索取或是徵收來的,但數量又不能徵調太多!

 如今後方的駑馬隊伍一旦出現危機,那麼他麾下的這支軍隊,當即就會陷入斷糧的危機。

 怕是不出三日,將不戰自潰。

 幾乎就在須臾之間,公孫瓚的心中就做出了取捨。

 反正目前戰場中的局勢對其也不利,早點撤退也好。

 在心中有所決定之後,公孫瓚當即下令鳴金退兵。

 當尖銳的鳴金聲響起時,公孫瓚這一方的大軍如蒙大赦。

 因為現在陰陵的佈防十分嚴密,他們這一方已經損失慘重。

 公孫瓚麾下的大軍心中早有撤退之意,只是礙於公孫瓚手下的親兵組成的督戰隊在身後虎視眈眈,將士們才硬著頭皮繼續戰鬥。

 現在公孫瓚終於下達了撤退的命令,身心俱疲的將士們,當即就藉助著戰馬的高機動性,快速的從戰場之中紛紛抽身而出,頭也不回的往來時的路奔逃而去。

 如今後方糧隊遭襲,士氣大跌,公孫瓚軍雖是主動撤出戰場,實際上已成潰敗之勢,

 在這樣的情況下,公孫瓚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麾下的士兵們毫無章法地四處奔逃。

 只不過現在後方告急,公孫瓚也無法管那麼多,一切以先及時回援後軍為重。

 為了保證麾下數千騎兵能夠快速撤退,公孫瓚只能親自率領麾下的精兵在後為他們斷後。

 幸虧這數千白馬義從跟隨公孫多年,臨陣經驗頗多。

 經過了一番廝殺之後,公孫瓚終於率兵撤了出來。

 就在公孫瓚還未鬆一口氣時,他就望見自己撤退的方向,有數千左右兵馬正在向己方殺來。

 為首的戰將乃是曹軍的大將於禁。

 公孫瓚心中顧念後方安危,心中按捺住與敵軍繼續較量的想法,

 他率領著麾下的騎軍,快速跟隨上前方友軍的步伐,朝著後方快速趕去。

 于禁見狀,也不著急追趕。

 他喚來手下,留下一些步兵來打掃戰場。

 而後他就率領著麾下的精銳,朝著公孫瓚逃去的方向追擊而去。

 周瑜今夜為了擒住公孫瓚,做了百般謀劃,如今當然不會功虧一簣。

 在奔走之中,人的潛力會被無限激發。

 從陰陵上方觀看,只見數千騎正在急速奔馳著朝著東方而去,那速度比他們來時還快上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