臊眉耷目 作品

第七百三十三章 都瞄著荊州

趙雲的軍隊在豫州方面一馬平川,畢竟豫州的地勢非常適合騎兵的突襲。

 論及用兵之能,孫策手下的這些人也都不是等閒之輩。

 孫策繼承了孫堅所遺留的部隊,同時還有這些年他在豫州也招募了不少精銳,雖然他的軍隊中也有不少的騎兵,但是和河北方面的騎兵規模相比,那真是差的太遠了。

 畢竟現在大漢朝最產戰馬的地界都在劉儉的手中掌握著。

 特別是戰馬的渠道幾乎全部由由北方掌控,孫策方面在北方進貨戰馬的渠道有限,就算是能偷著進一些,但是也遠遠不夠規模。

 所以孫策軍隊所用的戰馬大部分都是南方的馬匹,以及豫州本地馬場所飼養的馬匹。

 說實話,這些戰馬的規模相比於北方少的實在是太多了。

 且南方所出產的馬匹之中,能夠作為戰馬的馬匹數量更加稀少,就算是能夠用為戰馬,質量相比於北方的戰馬,那也是差了很多很多。

 所以不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孫策軍隊的馬匹相比於劉儉軍的馬匹。軍隊規模遠遠不如。

 不但如此,劉儉的戰馬軍隊除了馬匹的規模非常大,而且高高橋馬鞍以及雙馬鐙在他的軍隊中已經普及。

 另外還有大量的馬蹄鐵也在他的戰馬隊伍中大質量的普及。

 這使得他的軍隊在耐久性上以及作戰性上更非其他的馬軍所能相比。

 毫無疑問,這些東西早晚也會被袁紹以及曹操等其他勢力探聽到,但是劉儉並不害怕,就算是曹操和袁紹派出探子暗中掌控了這些東西的製作方法也沒用。

 他們沒有足夠的財力與鐵器儲備在自己的騎兵隊伍中大肆普及這些東西。

 說句不好聽的話,曹操與袁紹所掌控的鐵器數量,能夠給士兵們打造充足的軍械以及鎧甲就算不錯了,怎麼可能還有過多的餘量給大肆普及到這種損壞率極高的馬蹄鐵呢?

 這些東西雖是好東西,但是這些東西也是極為耗費錢財與鐵的。

 故而,在平原上,北軍佔據了絕對的優勢。

 黃蓋及祖茂等人也都是當初跟隨孫堅南征北戰的宿將,面對強大的騎兵隊伍,他們依舊是無法阻擋,只能任憑劉儉的騎兵隊在豫州平原上往來縱橫。

 黃蓋、祖茂、朱治三個人的軍隊分別與趙雲、徐晃、顏良等人交鋒。

 雙方在平原上擺開陣勢,還未等打上幾番,趙雲等人的騎兵隊伍就發揮出了充分的優勢,他們機動性極強,從左右幾個方向來回切割,將對方的軍陣打散之後,再由強大的步兵隊以及弓弩隊對打散的軍隊進行剿殺。

 這套基本的戰術百試不爽。

 無論孫策一方的將領想出多少能夠變換的花樣,但是在北方騎兵的軍隊面前,完全就是不堪一擊。

 因為這事兒,黃蓋等人都快氣的罵娘了,他們甚至想派用激將計,派人寫信去與趙雲談判,跟對方商量商量,看看敢不敢不用騎兵,光靠步兵好好的打上一場。

 問題是,這股怨氣只是在腦海中徘徊了一會兒,就被放棄。

 趙雲不可能答應他們這樣荒誕無理的要求,人家憑本事組建的騎兵隊伍,你說不讓用就不讓用了,你以為你們是誰呀?

 又經過了幾場戰鬥之後,孫家軍的士氣徹底被趙雲打沒了。

 乃至於後來,孫策親自率領孫家軍的主力部隊前來,也依舊沒有辦法改變頹勢。

 論及在戰場上的勇猛,孫策可不是一般人物,在臨陣指揮方面,他也是不世出的英才,甚至可以說與孫堅相比,他也不遑多讓。

 在豫州的戰鬥中,孫策依舊想憑藉自己的勇武,以及他的軍事指揮才能來與對方拼個你死我活,挽回己方在豫州戰場上的劣勢。

 但事實就是,或許面對別人,孫策這一套可能奏效,但是面對趙雲,孫策的算盤可算是打了個空。

 論及臨陣的勇猛善戰,趙雲可並不輸給孫策,論及在陣前的指揮才能,趙雲更是不遑多讓,甚至可以說,在這方面的經驗與實際能力上,是高出孫策一塊兒的。

 孫策能夠在戰場上以他的勇武來帶動三軍的士氣,趙雲同樣的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