臊眉耷目 作品

第七百一十四章 追取南陽

袁紹想要撤退,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畢竟劉儉的大軍就在他的對面,袁紹現在若是要撤退,必然要面對劉儉的全力追擊。

 但是事情已經到了這個地步,最終還是必然要撤退的。

 撤退,面臨的是會受不少損失。

 但是不撤退,面臨的結果,是劉儉可能將他的大軍全部通過一場仗一場仗的吞沒。

 建安三年二月,袁紹與劉儉在雒陽展開會戰,袁紹屢戰不勝,士氣受挫,再加上荊州諸路豪強皆向袁紹請求撤軍,如今不論是軍心還是人心,都不願再戰,所以袁紹就算是強留在這裡,也沒有什麼用。

 終於,袁紹只能撤兵了。

 但毫無疑問,現在撤兵,風險還是非常巨大的。

 北軍一旦強襲,必然會使袁紹損失慘重。

 但有損失也不得不撤。

 為了能夠妥善撤離,袁紹找到了他的心腹愛將——文聘。

 而文聘也是袁紹麾下諸人之中,最擅長防守的將領。

 而今日,他也為袁紹推薦了兩名新人,言此二人可堪大用。

 一個人乃是義陽人,姓魏名延,字文長。

 另一個乃是袁紹的本鄉人,汝南陳到字叔至。

 兩個人年紀輕輕,卻被文聘看重,一直留於帳下聽用,今番尋了良機,推舉給了袁紹。

 對於文聘的舉薦,袁紹當即應諾,皆予以提拔。

 “仲業,雒陽已然不可取,諸人皆無進取之心,只能撤退,只是若要撤退,劉儉必起大軍強襲,恐損失不小,汝是袁某帳下最長於防守之將,當此時節,你可有什麼方法可以教我?”

 文聘的臉上露出了幾分凝重之情。

 他認真地思慮了片刻,方才慢悠悠地說道:“主公,依照末將看來,想要完全無損失的撤退是不可能的,只能是將損失減少到最小。”

 袁紹認真地點了點頭,道:“如何減少到最小?”

 文聘正色道:“只能是各部分而行之,各部戰將分別領著手下的兵馬返回南陽郡,這樣一來,劉儉的主要兵力應不知道該進攻哪一支軍隊,便也會分化……劉儉的軍隊分化對於我們的好處還是比較大的,畢竟他的騎兵都聚集在一起,這樣的破壞力相當巨大。”

 “一旦雙方正面交戰,其騎兵對我們的傷害幾乎無可比擬。”

 “但若是能夠將兵馬分化,他的騎兵也分化,雖然也會對我們的各部造成損傷,但是卻不能發揮那麼強悍的戰鬥力,這樣也就可以將損失降到最小。”

 “雖然這樣依舊會有損失,但已經是最穩妥的方法。”

 袁紹聽到這兒,長長的嘆了一口氣。

 “事到如今,也只能這麼辦了,我已經讓黃祖和周泰從南陽那邊率領兵馬前來接應。”

 “由他們兩個人來迎接,多少也會起到一些作用的。”

 ……

 隨後,袁紹開始下令,讓各部開始撤退。

 袁軍欲撤退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劉儉那裡。

 他這邊早就做好了準備。

 按照劉儉的設想,袁紹為了防備己方對其展開窮追猛打,定然會化整為零,將兵馬分成小部,從不同的方向與道路向著南陽郡撤退,畢竟南陽郡距離司州的距離非常近,只要這些兵馬進入了南陽郡的轄地範圍,進入了南陽郡任何一座城池之中,就有能力進行駐紮,同時得到糧食補給。”

 雖然這一道上各部分兵馬依舊會遭到劉簡的窮追猛打,但是損失相對於來說就會少了許多,

 現在果不其然,袁紹確實是按照劉儉的所想所做的。

 劉儉當即找來了郭嘉和荀攸兩個人。

 他向這兩個人詢問意見,眼下應該如何對袁紹展開下一步的攻擊?

 荀攸當即先向劉儉做了諫言。

 他認為,袁紹的兵馬化整為零,確實避免了能夠遭受到己方最大攻擊、損失最大的局面。

 但是這不代表他不會沒有損失,己方也可將兵馬分為數路,但是不需要將兵馬分散的像袁紹那麼多路,只要掐住主要的追擊道路就行了。

 不管對方分散成幾路兵馬,他們最終依舊是要走幾條最重要的幹道,向南陽郡撤返。

 只要能接著這幾條主要幹道對他們進行追殺,那就能夠取得最大的戰爭利益,不必被袁軍牽著鼻子走,他們分成多少路,己方就要分成多少路追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