臊眉耷目 作品

第七百零二章 劉儉出馬


                 《論袁》這本書,在這次出版之前,並沒有先例,類似以一個家族的興衰發展,並對這個家族的行為進行評判的書籍,在原先的歷史上並沒有出現過。

  可以說,這本書的面世,不但是劉儉對於他死敵袁紹的一記重擊,同時也打開了大漢王朝士族文人們的一條新思路,擴展了他們的見識,令文人墨客的眼界更加的充實!

  原來,書還可以這樣寫!

  原來,文字還有這樣的表達形勢!

  《論袁》這套書一出,可以說是從另一個角度,激發起了大漢朝文人們的熱情,很大一部分人的眼光開始從經文上轉移到了文藝文學上,為日後的文化大爆發,在無意之中奠定了一個基礎!

  除去這件意外不談,這本書對於汝南袁氏的影響還是很大的。

  劉儉的準備很是充足,關於《論袁》這本書,劉儉其實早就在河北的時候就已經開始著手準備了,就是當年他將袁紹從“天下楷模”的位置上拉下來的時候,就已經命手下的人開始整理汝南袁氏世代家族的資料,同時並搜索他們家族數代歷年來在大漢朝為了自家家族的興旺所做得危害漢王朝,和損害其他家族利益的事情。

  功績是承認的,危害也是不偏不倚的評價。

  當然,當中不可能一點戲說的可能性都沒有,只不過按照劉儉當初對那些撰稿人的要求,要儘量做到三分假,七分真,即使是這當中真的有一些偽造的地方,民間的讀者與散佈之人也是無法發現的。

  說句實話,就算是發現了,也根本不會去做修改糾正。

  這本《論袁》,若是在其他的時刻被髮行於世,那對於袁氏家族來說,並沒有什麼特別大的影響。

  相反,這本書在一定層面上,可能會更加助長袁氏家族的氣焰。

  畢竟,這書中是有正面的,同時也有反面的麼。

  但是,劉儉將這份書稿握在手中十年,卻一直隱忍不發,偏偏等到了這個時候,才對外大批量的發行。

  弘農王之死的敏感時刻!

  現在這個時候,《論袁》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人是一種善於思考,且善於聯想的生物。

  在弘農王身死的這次事件之中,《論袁》之中,袁氏陰暗的一面,就會被人無限擴大。

  這樣一來,兩件事情彼此互相影響,就很有可能使所有人在潛意識裡,覺得這一次弘農王之死與他們有關係!

  畢竟,通過書本上的內容,他們已經知道,袁氏家族這幾十年來,幹過的苟且之事有那麼多……

  難道,還差故意弄死弘農王這一件事嗎?

  與《論袁》相比,袁紹在南陽郡將弘農王與何氏風光大葬的事情,簡直不要太小兒科。

  ……

  長安城內。

  “丞相,袁紹在宛城,將弘農王與何氏風光大葬,何氏的族人也都被袁紹召到宛城,現在袁紹擺明了是想將弘農王之死栽在丞相身上……”

  說話的人,乃是丞相府西掾曹的王哀,也就是劉儉的好同門,泥陽王家的老二,上學時總愛拉褲子的那個,如今領百官奏事,主府中吏之進退,秩俸比四百石。

  聽了王哀的話,劉儉並無所謂,他只是露出了幾分自得的笑容。

  “袁紹的行為,每一樣都沒有逃出我的預料,一場風光大葬,對於天下大勢的輿論而言,並無大礙,袁紹如今之所行,不過是杯水車薪而已。”m.

  “可遣使者,送一份《論袁》去宛城給袁紹,袁紹看到之後,自然就不會如此自鳴得意了。”

  王哀聽到了劉儉的吩咐,當即稱“喏”。

  隨後,便聽王哀又問道:“丞相,國君有疏呈遞到了相府,說是益州方面有異動,袁遺暗中聯合張魯,在漢中整點了三萬川蜀之兵,雖然他們的動作頗為隱秘,但是卻未曾逃過我們校事府的校事監視!”

  說到這的時候,王哀的臉上不由流露出了幾分得意之情,彷彿校事府的監察之功,都是他王哀一個人的。

  劉儉對這個同窗同學還是比較寬容的,他站起身來,走到了相府大廳後面,掛著的那面大型輿圖之前,認認真真地觀察著上面的地形。

  “派人去請荀令君,太僕,賈督,廷尉四人請來。”

  王哀心中明白,在這種軍事上的事,自己是沒有能力與資格插話的。

  於是,王哀急忙退了出去,去按照劉儉的吩咐行事了。

  等待這四個人的時間不短,劉儉則是坐在桌案旁邊,認真地看著輿圖,並在心中慢慢地分析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