臊眉耷目 作品

第四百九十三章 南匈奴王子的決心


  張楊被殺,這件事在幷州境內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張楊昔日乃是張懿手下的從事,張懿死後,張楊就自領了幷州刺史,後又自領上黨太守,驅逐了原本的上黨太守。

  朝廷方面,董卓剛入朝時因為敵人太多,派遣的官吏沒有軍隊的支持進駐不了上黨,所以董卓只能安撫張楊的情緒,讓雒陽的北方能夠安寧一些,就默認了他的所作所為。

  但朝廷方面雖然默認了張楊的所作所為,但對於他的刺史或是太守的職務一直都沒有正式的敕封。

  說張楊算是一個活在夾縫中的黑戶,並不算是冤枉他。

  如今他死在了張飛的手裡,上黨本地的官吏並沒有人覺得張楊死的可惜,反倒是覺得他的死大快人心。/

  畢竟,張楊這個人沒有收攏人心的才能,也沒有什麼政治才華,他在幷州沒幹過什麼好事,也沒有什麼好人緣。

  不過,張楊的死也給幷州各郡的太守和幷州刺史本人敲響了一個警鐘。

  雖然張楊被劉儉手下的張飛殺死是完全符合流程的,而且撫遠大將軍現在也確實有這個權利,但是所有人都明白,張楊被殺絕對不是他辦事不力,而是他本人是劉儉統治幷州需要滅掉的目標之一。

  而且通過殺死張楊,劉儉可以起到敲山震虎的效果。

  張楊死了以後,幷州各郡的太守都紛紛向劉儉遞書,表示願意支持撫遠大將軍在幷州的剿賊事業。

  大將軍有什麼吩咐,他們定當全力支持,義不容辭。

  殺一人而斷絕了劉儉在幷州的後顧之憂,令幷州諸位郡守望風而投,這實在是一件妙事。

  劉儉雖然並不信主張攘外必先安內的理論,但是對於張楊這樣見風使舵的小人,劉儉是必須要處置的!這樣他才可以安心的征討於夫羅。

  而且,劉儉要殺張楊還有另外一個原因……

  張飛在殺死張揚之後,又率兵搜索了張揚的住所,果不如劉儉所料,張飛從其宅邸中搜索出了張楊與袁紹暗中來往的書信。

  雖然這些書信不是二人這些年往來勾結的全部內容,但是當中包含了隱秘之事足矣震動整個幷州了。

  這些隱秘的內容當中,自然有許多不利於張楊或者袁紹的私密之事。

  劉儉手下的宣傳團隊在目前的大漢朝來說,算是最為厲害的。

  劉儉對喉舌部門的建設非常重視,畢竟他知道輿論喉舌對於一個政治領袖來說是多麼的重要。

  能夠掌控輿論的人,就會在最高權力的爭鬥中,一直掌握主動。

  大漢朝的閥閱士族為何一直令皇室心忌?除了他們本身所擁有的壟斷士族晉升的渠道外,能夠掌控輿論的走向,也一直是閥閱的一大利器。

  但是現在,輿論這柄利器被劉儉從他們手裡搶過來了。

  這些年,劉儉不斷大力培養探子和宣傳的隊伍,花大價錢在大漢朝的每個郡國都設立了暗聯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