臊眉耷目 作品

第四百七十三章 今日之事,可推給劉儉也


  與此同時,長安城中。

  董卓已經率領一部分的軍隊趕回了長安。

  他知道劉儉目前還在雒陽屯兵,只有對方得了撫遠大將軍的職位,他才會離開司州。

  董卓現在很著急讓劉儉走,只有劉儉走了,他才可以在司州佈局,派人接替盧植的位置。

  劉儉前番推薦給董卓的兩位人才董昭和張既也已經藉著董卓回長安的機會,隨他入了京城。

  現在的董卓就是摩拳擦掌,只等著司州的事一解決之後,就準備重兵封鎖函谷關,然後向著涼州出發。

  他要在涼州一展拳腳,讓全天下的人都看一看,他董相國乃是當世英雄,既非邊郡魯莽之徒,更非尸位素餐之輩。

  本來在董卓想象中應該是挺簡單的事兒,但是卻遇到了空前的阻礙。

  董卓萬萬沒有想到,天子和朝臣們竟然直接駁斥了他的舉薦,不讓劉儉當這個撫遠大將軍。

  雖然劉儉當不當撫遠大將軍,跟董卓沒有實際的利益,但是現在的董卓不希望在這件事上與劉儉過多的糾纏。

  他只是希望劉儉趕緊滾蛋,然後他好操辦自己的事情。

  怎麼什麼事都已經具備好了,偏偏卡在了朝廷這塊!

  還偏偏是天子和朝臣們都卡他?

  商量好的是吧?

  董卓心中來氣了!

  老夫近些年來不殺人不發飆,你們是不是忘了我啥脾氣了?

  於是,董卓牽頭組織了一場朝議,在朝議上,將任命劉儉為撫遠大將軍的這個議題再次拿了出來,進行公議。

  但是沒有想到的是,即使是董卓親自主持朝議,這件事也沒有得到董卓想要的結果。

  畢竟是董相國親自拿出來公議的事情,大家也不好過於的直接駁斥,而是進行了一番唇槍舌劍的論證。

  投入董卓麾下,幫著董卓論證劉儉當撫遠大將軍的人,在朝堂上的士族之中皆屬微末之流。

  而反方論證的主要人選則是以楊彪、淳于佳、黃琬等人為首的今文系學派,他們也是掌管了朝廷主要政治權柄的天下大閥閱。

  當然,這些公卿老江湖在這種場合是不屑於自己出戰的。

  他們派出的,都會例如陳群,服虔,賈喜,韓融等第二梯隊的人物。

  這些人輪番站出來,引經據典,對這個所謂的撫遠大將軍進行駁斥。

  先是從道義上,

  接著又是從權力的下放上,

  隨後又從古禮上來論證,

  但不論從哪個方向來論證這件事,董卓都是沒有辦法駁斥的,因為他根本沒有能力來駁斥這件事兒。

  一不能引經據典,二不能強詞狡辯。

  董卓實在不是這些人的對手啊。

  至於他手下那些士族中的小蝦米,見到這些俊傑人物在朝堂上口若懸河,一個個直接下的縮了脖。

  董卓後來想指著李儒或者是劉艾來對這些誇誇其談之輩進行反擊,但是這兩個奸詐之人似乎也看出了一些苗頭……

  很明顯,今天這場朝局,對方是做了充足的準備的。

  而且天子在高處一臉的悠然自得,彷彿眼前的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陛下很顯然和朝臣們在這件事上已達成的聯合,既然皇家和閥閱在這件事上站在了一條線上,那這就不是簡單的逞口舌之利就能解決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