臊眉耷目 作品

第四百零一章 左將軍不會置萬民於水火


  董昭的話,若是換在別人的身上,或許會讓人感覺到興奮,但是聽在劉儉的耳朵裡,卻只是讓劉儉覺得,董昭實在是太功利了,也是一個急於求成之人。

  奉迎天子到鄴城,這對於劉儉好嗎?

  對於朝廷好嗎?

  對天下百姓好嗎?

  說實話,以朝廷目前這種狀態,此舉不論是對大漢朝的天下還是對劉儉,都不好。

  至少目前這種形勢下不好。

  關於朝廷在若干年之後的處置方式,劉儉有他自己的一套想法,同時也有他自己的一套計劃,但這套計劃,絕對不是像是董昭說的這麼簡單。

  董昭攛掇自己奉迎天子,其實只是為了給他自己謀利。

  且不管這件事如何施行,會對天下產生何種的影響,但是到了最後,董昭一定都會成為這件事當中最大的受益者,他的地位也會因為促成此事,而在劉儉的手下水漲船高,甚至還會備受信任,從此一飛沖天。

  真是個精於算計的人啊。

  不過劉儉在面上並沒有表示出對於董昭的反感。

  相反的,他聽完了董昭的話之後,臉上還露出了暢快的神色。

  “聽了公仁一席話,實是令儉茅塞頓開,只是公仁所言之事太大,當中又涉及諸多難題,朝廷方面目前又根本沒有縫隙可以插針,故而此事對我,可謂難上加難。”

  董昭也承認劉儉所言。

  就目前的情況看來,想要將朝廷從長安搬到鄴城,無異於痴人說夢。

  董昭認真的再次向劉儉拜了一拜。

  “將軍所言甚是,以當前之勢,想要將朝廷完全搬到鄴城,自然是不可能的。”

  “關鍵的問題還是在董卓身上。”

  “如今的天子與太后雖然暗中厭惡董卓,但不得不說,他們還是需要依附於董卓的,董卓執掌大漢所有的兵將,還有西涼軍與幷州軍兩支強軍,這些強兵就是大漢朝在長安維持安定的基本。”

  “但是董卓畢竟老了,他已經六十餘歲,還能活上幾年呢?而西涼軍與幷州軍都是不服管教的野人,董卓一旦亡故。長安的局面可以瞬息崩潰,到了那個時候,就是將軍奉迎天子的大好良機。”

  聽了董昭的話,劉儉不由裝作滿意的點了點頭。

  看來,眼前的這個人已經在構思如何使董卓死後的大漢朝變得更加混亂了。

  不過,這個人雖然用心不良,卻並不是不可以用。

  而且放眼天下,對朝廷居心不良者又何止董昭一個?

  劉儉衝著董昭拱了拱手:“能與公仁相識,真乃是劉某人畢生之幸,只是若要達成公仁給我設計,在這朝廷中,我還需有一個內應幫襯才是。”

  董昭當即說道:“將軍若要成就大事,朝中必須有貼心之人相助輔佐,昭雖不才,願意擔此大任。”

  劉儉聞言笑道:“公仁雖有一片赤誠之心,可你並非是朝中臣子,如今還只是盧師在雒陽的治中……”

  董昭道:“董某目下雖只是盧府軍府下的治中,但是隻要有將軍幫忙,我未必不能夠進到朝中。”

  劉儉聽了這話,先是一愣,接著哈哈大笑。

  這個董昭真是一步一步的把自己的前程和他董昭的利益都算到一塊兒去了。

  他這只是先給自己畫了一個大餅,然後就想讓自己幫他進入朝堂。

  這好事都落到他自己一個人身上了。

  不過,劉儉對於董昭的想法並沒有什麼不滿意。

  雖然這個人的想法比較自私,而且罔顧國家利益,但他確實是一個有本事的人。

  這樣有本的事的人在朝中給自己當內應,自己才能夠放心。

  至於董昭構建的未來,與自己構建的未來情況並不相符,那也無所謂。

  反正最終一切事情都要按照他劉儉的想法來的。

  想到這兒的時候,卻見劉儉舉起了酒爵。

  “公仁既果有助我之心,那劉儉必不薄代公仁,此事容我思之,若有機會,必然推薦你入朝中。”

  董昭聞言,不由大喜過望。

  “多謝將軍!”

  事關兩人私人之間的事兒已經說完了,那接下來要談的自然就是關於這次盧植讓董昭來見劉儉之事。

  “依照公仁來看,盧師讓你來問我關於雒陽太學生之事是為何意?”

  董昭並沒有直接說。

  他只是反問劉儉:“將軍想聽真話還是假話耶?”

  劉儉道:“以你我目下的關係,以及適才我對你的承諾,難道我還想聽假話不成?我這每天聽的假話實在是有夠多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