臊眉耷目 作品

第三百九十七章 呂袁先爭,劉儉分化


  劉儉派出探子去往司州,查探一下袁紹軍在進入司州邊境之後,呂布與袁紹分別有什麼情況與動作。

  劉儉自己則是將自己的三萬精銳人馬在河內的邊境駐紮,等待消息。

  這一次出征,賈詡作為劉儉的門客隨徵,另外還有田豐作為監軍一同前來。

  不久之後,探子將雒陽方面的消息傳達了回來,劉儉隨即和賈詡與田豐一同商議。

  “雒陽太學生雖然遭到了呂布的武力鎮壓,然就眼下來看,其鬧事的聲勢依舊,甚至比原先鬧的更加厲害,”

  “而袁紹和曹操的聯軍已經抵達了潁川,聽聞呂布將兵馬南向,欲與二人爭勝負,依照二位之見,我等現在當如何行事?”

  其實,劉儉對於己方接下來的行動,心中早就有了規劃,但他還是先向田豐和賈詡徵求一下意見以作參考。

  作為一方霸主,擁有乾坤獨斷的能力是很重要,但同時也要擁有博採眾長的能力,身為君主,若是過於獨斷專行,對於勢力今後的發展十分不利。

  所以,劉儉時刻都在警醒自己,做什麼事都要多聽多問,採不採納是後話,但一定要給手下人說話的機會。

  這也是他用來督促自己進步的一種手段。

  劉儉大概訴說完了司州的狀況之後,隨即又將探子捎回來的情報交給了田豐,讓他和賈詡輪流傳看。

  田豐捋著鬚子,認認真真地讀了一遍後,隨即將信傳遞給了賈詡。

  賈詡依舊是老樣子,看完信之後默不作聲。

  他低著頭,皺著眉,似乎是在認真的思索著什麼。

  你只要是觀察他的表情,就會覺得他此刻似乎很困惑的樣子。

  但劉儉心中清楚,天下諸事賈詡比誰琢磨的都明白,他只是不願意在劉儉麾下這些謀士們的面前表現的鋒芒畢露,引起旁人的嫉妒。

  一般情況下,賈詡都是等待別人先把話說了,若是別人說的對,他一般就不會再言語了。

  如果別人說的不對,那他就會找個機會,暗地裡跟劉儉把別人所言不對的地方予以糾正。

  這就是他的處事方法。

  所以,劉儉先看向田豐,問道:“司州諸事,千絲萬縷,牽扯的人和利益極為複雜,太學生和袁紹相繼起事,一件接著一件……依照元皓看來,對太學生和袁紹,當如何處置方為上?”

  劉儉如此誠心的詢問,讓田豐很是滿意,同時他對於劉儉的尊敬之情,也是水漲船高。

  在田豐看來,身為一方霸主的劉儉,如今勢力和事業做的越來越大了,特別是在佔領幽州之後,劉儉以及荀彧的做法,讓冀州諸臣都是大開眼界。

  幽州邊郡之地,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一個慢性放血的地界,誰佔領那裡,面對邊郡的異族,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有時候一個弄不好,反倒是會令自身的勢力不升反降。

  但是劉儉和荀彧,卻能化腐朽為神奇,不但不被邊郡異族放血,反倒是能夠吸取異族人的血液為己用,使河北的實力不斷壯大,民生也因此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