臊眉耷目 作品

第三百八十七章 偉大的漢胡共榮


  大漢朝的北方邊境,生活著很多的遊牧民族,其中鮮卑毫無疑問是最大的一支,其次知名的還有匈奴和烏桓等族。

  當然,其他大部分的民族如今都已近被鮮卑各族驅逐或是兼併,但是並不代表他們不存在,畢竟在五胡亂華之後,中土的北方和西方,還有西北,東北方向,總是會出現各式各樣的草原民族,在某種意義上來講,這些草原民族對中土的侵害幾乎貫穿了整個中國的發展史。

  在某種角度上來說,這些遊牧民族,就是拖累大漢朝經濟的發展的重要障礙。

  但是如果你換一個角度,或者說換一個操作方式,以做生意的角度來看,這些草原人或許也能夠變成供養大漢朝繁榮安定的最佳奴隸。

  他們會持續的為大漢王朝提供新鮮血液。

  特別是新鮮的牛羊肉類與各種農作物,還有優良的馬匹。

  草原的遊牧民族的生活其實是非常的艱苦的,而且你把匈奴,鮮卑還有烏桓這些異族所有的部落人口加起來,可能也就是漢人的十分之一,哪怕是後來的柔然,突厥,契丹,女真,蒙古諸族的人口,相對於漢人而言也一直是少之又少,但他們的戰鬥能力,卻一直都令中原人感覺到頭疼,關鍵就是在於他們屬於半耕半遊牧民族。

  有一句話叫做窮山惡水出刁民,這句話用在這些草原人身上最合適不過。

  因為沒有好的居住環境,他們總是在不斷的遷移,因為沒有安穩的生存環境,他們總是在不斷的磨礪自己。

  在中原人不斷髮明創造,不斷改善生活,不斷發展貿易經濟的時候,這些草原人把精神頭都用在瞭如何打劫,如何侵略,如何提升單兵作戰素質這些暴力的事情上。

  你說他們能不強嗎?

  環境是塑造他們彪悍民風的第一要素。

  所以說,針對大漢朝北方的遊牧民族,劉儉制定了一套非常詳細的攻略方案。

  想要將這些草原人從威脅變為支持大漢朝的新鮮血液,讓大漢朝和草原異族之間形成一個良性循環,這就需要從源頭做起。

  也就是改變他們的生存環境。

  說的不要臉一點,其實劉儉也是為了他們好。

  人都是有惰性的,而且這個惰性一旦形成,伱想要改過來,重新讓他過吃苦耐勞的日子,那基本就是不可能的。

  土房和火炕就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在北方的遊牧名族之中,大肆推廣土屋和火炕,讓他們從現在開始,有能力渡過每一個溫暖的冬天,不會再因為冬日的寒冷而死……

  但是,漢朝政府這邊,卻掐死了煤炭的供應,沒有煤炭,所有的土屋和火炕,就是廢物一件,不頂用。

  但是,你讓已經感受過火炕以及冬日取暖的遊牧民族丟棄火炕不用,再去過那種在寒冬瑟瑟發抖,在每一個寒冬都面對凍死危機的生活,他們願意去過嗎?

  劉儉用自己的項上人頭保證,根本就不可能!

  只要他們不是精神有問題,他們就絕不可能接受這種倒退!

  如此,一切的源頭就打開了。

  有了房子和火炕,對於遊牧民族來說,他們的生活居所基本上就固定下來了。

  畢竟這個房子和火炕是他們冬日裡的保命居所,哪怕就是為了這個房子,他們也不能再像原先一樣,滿哪遷移,走到哪就隨便搭個帳篷睡覺了。

  但是,有了固定居所,你也得給他們找點營生做,要不然他們沒有生計,依舊會開始繼續遷移遊牧的。

  而劉儉已經為他們找好了要做的事情,那就是農場畜牧業以及小麥種植。

  《齊民要術》已經開始在漢境內大肆發行,而且每年都會經過修改以及經驗整理更新編排,重新出版發行更好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