臊眉耷目 作品

第三百八十一章 無有雄主不染血


  “咚,咚,咚,咚!”

  天氣已經寒冷,但今日的漳河水邊,還有鄴城城內,註定是不平靜的一日。

  上個月,劉儉擬陳表冊,將以魏郡張氏,孫氏以及冀州其餘諸望族叛逆的事情,形成了奏文表冊,上報給了朝廷,請朝廷按律法酌情批覆。

  身為相國的董卓,自然明白劉儉是什麼意思。

  雖然不是很想直接幫助劉儉這個忙,但董卓也明白,這是劉儉想要以此事在河北立威,然後順水推舟的將新政推行的策略,以自己的立場而言,還真就是得幫他這個忙。

  誰讓雙方在這件事上的利益一致呢?

  於是,朝廷方面針對劉儉所呈報的反叛事件,給予了最為嚴厲且明確的回覆。

  有了朝廷方面的授意,接下來的事情就好做了。

  從後世來到了這世界的劉儉非常明白,身為一個上位者,除了要處理好政務,發展軍事,民生,科技等方方面面,還有一件事對於上位者來說非常重要。

  那就是無論如何都要掌控輿論的風向。

  輿論是一件非常可怕的武器,不論劉儉在民生科技等方面做得再好,如果他不能夠控制輿論,那自己不論為這個國家,為這個民族做了多少好事,都未必能夠得到應有的評價。

  因為劉儉以上位者的角度所做的事情,底層的人並不知道,特別是這個時代的底層人,他們沒有什麼文化,慣性的人云亦云,別人說什麼,他們也跟著說什麼。

  古代的信息傳遞本來就慢,再加上知識為高門壟斷,所以輿論權幾乎都被拿捏在高層士族的手中。

  士族以他們特殊的身份來控制輿論導向,這幾乎成了鐵律。

  不過因為掌控的技術手段有限,這個時代的高層士族控制輿論的手段並不是十分高明,當然主要還是礙於其見識以及生產力。

  這年頭,最厲害的傳遞手段之一,也就是編排“童謠”“歌謠”了。

  但是身為後世人,劉儉在這方面的手段可比這個時代的人要先進多了。

  童謠這種“破玩意”都能在這個時代,產生這麼大的輿論殺傷力,所以劉儉自信自己完全可以以政府的角度來掌控輿論風向,至少他要這件事上凌駕於本州的士族。

  先前在頓丘的萬民旗事件,其實背後的操手就是劉儉。

  仔細想想也是,百餘個鄉佬共同為劉儉進獻萬民旗,這樣大的手筆,背後必然是有“資本”在運營的。

  而這個資本,恰恰就是以劉儉為主導的牧署!

  自去年開始,劉儉就已經開始在冀州立下了新規,並弄出了很多新鮮事物。

  首先,就是要求以聚為單位,每月進行評選“先進勞模”制度。

  這個制度對各鄉來說,並不算難完成!

  而且這個勞模的擇取範圍人選,就是那些屯田客。

  每個月,每聚必須評選出一個人,成為當月的屯田勞模,並以聚為單位,當眾受到表彰予以嘉獎。

  其實這個事表面上看起來與輿論並不掛鉤,但關鍵就是在於,每個月評選出來的勞模必須當眾演講發言,而且他的發言是要歸檔記錄在案,算在縣署每年的上計指標中的。

  故而這件事在各地縣署中備受重視。

  且一旦涉及到“發言”,那這事就多少有些令人玩味了。

  你說某某縣某某聚的勞模,今天上臺當眾發言,他應該說些什麼呢?

  很簡單啊,這都是有套路的。

  你首先得憶苦思甜吧?

  作為一個流民,原先漂泊在別的州郡,輾轉來到了冀州,一路上靠撿牛糞過日子,但是直到冀州之後,才被分配到了土地,猜得到了安寧的日子,不用再吃牛糞,終於可以吃上糧食了。

  然後呢?

  然後就是說,河北之外的土地上,那是猶如一片人間地獄啊,遍地盜寇不說,當地的高門望族與地方官署穿一條褲子,禍害普通的黎庶啊,也只有到了河北之後,才過上了人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