臊眉耷目 作品

第三百七十八章 劉表的決心


  劉表確實是劉儉推薦給董卓的。

  推薦劉表的原因,不外乎是因為劉表確實是一個能夠幫助董卓落實科舉制度的人選。

  首先,劉表雖然是漢末的名士,但他同時也是一位漢室宗親。

  在身份認同感的催動下,漢室宗親這個身份在他的心中的佔比極重。

  所以,即使身為名士,他也不可能將身子完全偏到士族那一面去。

  若是由他輔佐董卓落實科舉,相對於其他的人來說,劉表一定可以做到相對的公正!而且落實的程度一定會更徹底。

  這是劉儉一直深信不疑的。

  看一看劉表在歷史上的所作所為,就知道他是有多麼的適合這個位置了。

  劉表師從王暢,王暢是老一代的八俊之一,他居官打壓豪強,敬賢禮士,自律甚嚴,甚至不息矯枉過正,堪稱一位有理想的儒生。

  而劉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王暢的影響很大。

  劉表本人實無才能奪取天下,卻志向恢宏,興學就是他志向之中,最為重要且靠前的一環。

  歷史上的劉表,在荊州的文化事業做得非常之多,其一便是資養士人,其二便是設立官學,州設五業從事,其三便是蒐集書籍,其四便是辦學傳業,其五便是編定章句。

  漢末時期,天下百業皆廢,而唯有劉表,在大亂之時,能夠在荊州做到官學私學皆盛。

  訓六經,講禮物,諧八音,協律呂,修紀曆,理刑法,六略鹹秩,百氏備矣。

  而且劉儉之所以還給董卓推薦劉表協助他主持落時科舉,大興諸學還有一個關鍵原因。

  那就是相比於別人,劉表一定能夠抗住在科舉興學之中,各方面接憧而來的壓力。

  劉儉為什麼敢打這個包票?

  很簡單,就因為他在歷史上是荊州之主!

  荊州在歷史上雖然是豐樂之土,但這不代表荊州就是一塊安生地方。

  劉表在歷史上,將荊州治理的妥妥當當,還在荊州大興官學私學,但這不代表他在荊州沒有壓力。

  相比於閉塞的益州,劉表的北面是曹操,東面是孫策,孫權,東北面是袁術。

  南面還有張羨的叛變。

  可以說,劉表治理荊州的這十八年裡,荊州沒少打仗。

  而且跟荊州打仗的人,都不是庸手,特別是荊州北面的曹操,和東北方向的袁術,無時無刻不眼饞著荊州的豐腴土地。

  但是在這種被四方覬覦的情況下,劉表一邊治學一邊打仗,硬是挺過來了。

  曹操沒佔到他便宜,孫策孫權也沒有,原先佔據南陽郡的袁術,更是被劉表趕去了淮南。

  能夠在這樣的情況下,一邊對抗外敵一邊在荊州內部興學的人,劉儉相信,也一定能夠頂住落實科舉制度時的各項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