臊眉耷目 作品

第三百七十一章 精忠報國,天下歸心


  震耳欲聾的聲音從高臺傳入到了南岸的袁術大營,一時間威震彼軍,聲勢赫赫,其勢如龍,嘯勝虎豹。

  而在黃河對岸的袁術,以及一眾剛剛投入到他麾下的小弟們,此時聞聽著對面傳來的聲音,皆是心有所忌。

  隨後,他們看著對岸的土臺中,驟然閃起了無數的火光,將已經逐漸漆黑的天空照射的如同白晝。

  振奮的喊叫聲,再加上耀眼的光火,極大的打擊了南岸一眾人的心氣。

  “袁公,依我看來,當此時節還是不妨終止行動,再做計較才是。”

  說這話的人乃是陳留太守張邈。

  張邈本來就對袁術算計劉儉的事情有些不滿,如今見對方只是搞一個豐收之慶,排場就這般渾厚,氣勢如虹,更覺得貿然對河北用兵乃是下策中的下策。

  袁術聽了張邈的話,很不高興。

  他轉頭看向張邈,語氣不善:“孟卓身為八廚,何獨膽怯如鼠,竟這般沒見過世面?”

  “區區一座高臺,千人吶喊,就將你嚇成這樣?又如何能成大事?哈哈哈哈……”

  張邈被袁術如此譏諷,一張臉氣的通紅。

  他剛想說話,卻發現袁術的笑聲已經被湮沒到了對面的高聲吶喊中。

  ……

  此時此刻,高臺之下,在千人的目光之中,冀州諸縣所管轄的一眾鄉中的鄉佬,代表各鄉亭中的鄉民,來為劉儉進獻萬民旗。

  大漢朝原先不曾有這種東西,也不知道是誰提出的想法,由各縣鄉佬代表鄉民,向劉儉獻上寫有各地鄉紳代表名字以及祝福語的萬民旗。

  這代表了劉儉在冀州萬民心中是至高無上的,是無與倫比的德政好長官。

  正是因為他,河北才能安寧富庶,民生安定。

  鄉中諸佬的代表,將萬民旗送到了劉儉的手中,緊接著便是好一番歌功頌德,把劉儉捧的只應天上有,地上絕找不到第二個。

  或許對這些鄉中的諸佬而言,就算是大漢朝的歷代皇帝,他們也不曾給出過這種評價。

  高臺之上,一把把萬民旗被鄉佬們進獻給了劉儉。

  隨後,身為河北之主的劉儉則是站起身來,他站在那一面面立在身後的萬民旗前,身軀挺直,面含笑意。

  雖然他沒有說話,但在劉儉站起來的那一瞬間,整個高臺場間,臺上臺下,驟然間變的鴉雀無聲,不論是適才高聲呼喊的白毦兵,還是那些前來給劉儉進獻萬民傘的鄉佬……無一人吭聲。

  萬千目光,皆落在劉儉一人身上。

  少時,方聽劉儉緩緩開口,聲如洪鐘,聲音傳遍了臺上臺下。

  他執掌一方,多年來皆為人主,已經是養成了一身不怒自威,猶如天人的氣勢。

  此時,其緩緩開口,雖只是一人之聲,卻如同撞鐘一般,重重地敲進了場間所有人的心中。

  “吾……受先帝厚恩,入仕以來,斬和連,逐鮮卑,平黃巾,定河北,破烏桓,滅舉純,大興屯田,廣開新土,致力教化,安置四方流民,使北疆安泰,民生富足,”

  “這四海之內英雄,在治政養民方面,可有誰能勝吾一籌?”

  “今日諸鄉黎庶,送吾萬民旗,吾當受不當受?”

  隨著劉儉的話音落下,便聽臺上臺下,所有的人都是齊聲呼喊:

  “君侯當受!”

  “君侯當受!”

  聲音之響亮,再度傳遍蒼穹。

  毫無疑問,河道對面的大營之內,袁術等人又聽到了這一震天徹地的聲音。

  袁術冷笑著看向河對岸的方向,輕輕地啐了一口。

  “當受?哼,受死吧你。”

  在場數千人齊聲吶喊之後,卻見站立於臺上的劉儉搖了搖頭。

  他伸手指了指身後所立的那些萬民旗,繼續高聲呼喝:

  “這些鄉旗,皆百姓所獻,這代表了他們的心意,然吾,卻不當受!”

  “只因,天下未定,戰亂未平,蒼生離亂,田園荒蕪,河北以南,依舊有諸多宵小之輩,妄圖霍亂,天子避難於長安,皇權不振,無數黎民思定,吾身為先帝遺臣,天子皇叔,不能為國分憂,為民請命,不能保大漢安寧,其罪大焉,故這些旗,吾……不能受!”

  一番話,擲地有聲,讓人不由動容。

  就在這個時候,卻見群臣之中,有一個人突然高聲叫了一聲。

  “君侯聖賢!”

  其他的人聞言,紛紛向著聲音的方向看去,卻沒有看到是哪個人喊的。

  在聲音傳出來的那一片人聲中,一個叫做賈詡的人就在其中,不過在那些人裡,他反而是最不顯眼的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