臊眉耷目 作品

第三百六十四章 玄德替你把把關


  聽說長安與荊州的兩路使者前來,領頭的還都是會讓劉儉為難的人物。

  於是,劉玄德主動請纓,讓劉儉在鄴城裝病,他自己則是前往鄴城以南的蕩陰義捨去迎接使者。

  如今的冀州,各項產業蓬勃發展,又不再受到黑山軍的騷擾,各種產業的流動增加了大批量的民生營計,這也使冀州的民生達到了一個可喜的高度。

  至少與中原以及南方相比,河北現在沒有什麼過多的戰事,民生搞的比較到位,豪右鄉紳與民眾的利益,得到了一定的平衡,所以天補均平的口號在冀州這邊不怎麼好使。

  但是從黃河以南,那裡的州郡情況與河北相比簡直就是兩個世界。

  以袁氏為依靠的高階層群體堅決不肯讓利,而袁氏的發展也依靠著這些群體,故而兩方互相縱容。

  兩方互相縱容的結果,那就是所有的壓力都會轉加到最底層的黎庶身上。

  在亂世中,這樣的舉動自然會造成各地不斷的反叛,混亂也就不足為奇了。

  動亂一起,很多人就開始進行遷移,特別是中原與關中地區,還有豫州,徐州等地的人口。

  他們現在有兩個選擇,一方面是南渡,遠離大漢原有的經濟中心,去荊,益,揚。

  歷史上東漢末期就是這種情況。

  另一個就是北上。

  歷史上,由於黑山軍的不斷騷擾,戰事不斷,河北也成了一個人口大量輸出外流的地方。

  但是在劉儉的治理與溝通一下,冀州顯然已經不是黑山軍能夠啃得動的骨頭了。

  因而很多人開始北上,河北的人口出現順差。

  這些北上的人也包括一些經學名士和能工巧匠,以及在各個技術領域都傑出的人物。

  為了能使這些人物在河北不被埋沒,故劉儉在冀州以及青州各縣以及交通要道上都設立了義舍。

  “置義米肉,懸於義舍,行路者量腹取足。”

  如此行事,使得劉儉的聲名更加廣佈。

  特別是底層有技術,有本事的人傑,都紛紛通過驛舍前來冀州相投。

  進入了冀州境後,身為荊州使者的宋忠,一路上都在觀察河北的民生情況。

  如今正處於戰亂時節,各地紛爭不斷,但冀州境內卻顯得一片祥和。

  黃河以南的這一路上,多少田地荒蕪,多少白骨露於野,多少底層黎庶在路旁剝啃樹皮,咀嚼樹葉。

  甚至於路過中原最饑荒的地方,一整片樹林中的樹葉竟皆被食盡。

  路途中,宋忠曾經詢問了幾名流民,可知如今的年號。

  竟無一人能夠答出。

  可嘆大漢天下,400年的巍巍王朝,如今竟破亂到連底黎庶皆都不曉得國家年號的地步。

  但是一過渡口,渡過了黃河之後,一岸之隔,一切彷彿都不一樣。

  他們彷彿來到了另外一個世界。

  一路上,看到河北那些在田間耕種的百姓,雖不能說他們過得有多麼的富裕,但通過他們的面色以及他們的表情狀態可以看出,他們過的相對穩定。

  他們吃的未必有多好,但是經過了一番詢問之後,宋忠知曉了,這些普通百姓只要每年仔細的計劃一下,不捱餓還是可以做到的。

  在這個年頭,“不捱餓”三個字,對於最普通的自耕農來說,就是天賜的福氣了。

  而路過一些縣城的時候,住宿於驛站或是義舍之內,箇中的裝潢之新奇,也是讓宋忠一行人頗為驚歎的。

  這一日,荊州使者團來了蕩陰義舍,只見這座新建的義舍樓宇頗高,磚瓦考究,院落綠植擺放錯落有致,門庭漆面鮮亮,既顯雅緻,又不奢華,讓人走進去之後就有一種如沐春風的舒適之感。

  宋忠命人向義舍的主事送上了名刺,義舍的主事看到了這份名刺之後,知曉了對方的身份,立刻便按最高檔的規格招待安排他們。

  房間收拾好了之後,荊州使者團的人,隨即來到了一輛看似普通的輜車前,請車上的人下來。

  隨後,便從車上走下來一個二十多歲的女子,這女子的外貌風韻,裝扮頗豔。

  她穿著一件水綠色的長裙,頭戴斗笠,斗笠側旁掛紗。

  雖那長裙寬大,但那女人在行走之間,依舊可以展現出其傲然的身姿,可謂珠圓玉潤,頗有豐盈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