臊眉耷目 作品

第三百三十二章 校尉,黃忠!揚名!


  我給玄德當主公正文卷第三百三十二章校尉,黃忠!揚名!劉儉的忽悠和洗腦,對於一些沒有志氣的人來說,沒用。

  但是對關羽和張飛這樣的豪傑來說,很有用!

  不是因為這兩個人好忽悠,而是因為他們的志氣豪情和劉儉一直都在一個頻道上。

  人這輩子,最難能可貴的,是什麼?

  就是碰到與自己志同道合之人!

  若是換成庸碌之輩、短志之人,劉儉便是再能說,再能忽悠,也不會在那些人身上起到絲毫作用。

  總之,關羽和張飛被劉儉的志氣感染了。

  不錯,誰規定的,大漢朝北面的邊境就要一直以幽州和幷州為地界?

  當然,劉儉再與這倆兄弟吹牛逼之前,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有些話是用嘴皮子吹出去的,但若要實現,卻不是單靠嘴說就能實現的了。

  開疆拓土,是歷史上每一個成大業之人都想做的。

  但是,開拓疆土不能去瞎開發。

  首先,開拓疆土一定是有效的土地。

  在工業技術並不強的古代,平原土地是最讓古代君王眼饞的。

  水草豐富,適合耕種,行走方便,能開闢好的道路,這樣的土地才是值得使用戰爭或是政治手段征服的土地。

  類似於山區以及荒漠或是開發程度不高的土地,在古代這人人眼中並沒有征討的價值。

  當然,這也是因為生產力的規模所限制的。

  技術落後的農業國家在對土地的需求方面就不可能做到多多益善。

  涼州的土地上,就因為戰亂太多,影響了中樞的財政,使得漢室朝廷幾番想要放棄涼州。

  對於劉儉的角度來說,穿越了一世,做到了一方牧守,憑著對世界和歷史的瞭解,劉儉自然是想要將漢民族的勢力拓展到世界上的任何角落。

  但是他不可能盲目的進行擴張。

  在他看來,如要擴張土地,要麼是因為人口膨脹,遷移過剩的人口,要麼就是遷移過剩的生產力。

  總之,只有一個國家以及民眾內部已經做到了良性運轉,向外拓展才有意義。

  而想要擴大國家的運轉規模和力量,自然也就要發展各種各樣的新興行業模式,同時想辦法開發各種技術,擴大內需的同時大力開採各種各樣的地礦資源,提升漢朝民眾的整體生活水平,只有達到了這些條件之後,再繼續向外擴張才有意義。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若是能夠將河北的商貿、經濟、技術等發展成為大漢朝首屈一指,遠遠凌駕於司隸和關中地區……這樣一來,幽州也就順勢成為了大漢朝的經濟重心樞紐,如此一來,對於漢帝國來說,幽州作為王朝的邊郡就非常不合適了。

  作為經濟和產業的重心自然是處於國家的內地,才符合一個國家的戰略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