臊眉耷目 作品

第三百一十三章 五十回合,定斬汝矣(五千字)


  陳國,陽夏城外。

  隨著城上城下三通鼓響起,就見城池之中,一名身穿綠色袍子、玄甲的大將,帶著一支騎兵,從城池上放落的吊橋快速奔馳而出,他們來到了吊橋外的空場,佈下了陣勢。

  而城池外的百箭之地,有西涼軍的千名騎兵在城下一字排開。

  同時,這千名西涼兵的後方戰車林立,那些戰車上都是戰鼓,每架戰鼓旁都侍立著一個膀大腰圓的鼓手。

  這樣的佈陣方法是有講究的。

  雙方既然約定是鬥將,那就必須要赤誠以待,為了保證己方不會在鬥將的途中不會使出什麼卑劣的招數,故西涼軍所有的兵馬都向後移,在城池以外的三十里處安營紮寨,與縣城保持一定的距離。

  這樣雙方都比較放心。

  而在兩方比試的當日,西涼兵也是隻派出了精騎和戰車,在城外安排佈置。

  這樣的安排,是為了保證雙方在比鬥之時,西涼軍不會對陽夏城動手,彰顯他們沒有攻城之意。

  至於劉儉一方,則是在城池上安排了一些弓弩手,只要西涼軍的精銳騎兵不過分向前,就不會進入其命中地帶,如此雙方就不會產生過多的軍事衝突。

  眼見劉儉麾下的一眾軍士站成了一排出陣,胡軫遂問呂布:“奉先,你觀彼軍,那一眾將校豪傑,實力如何?”

  呂布聞言,翻了翻白眼。

  能夠參軍入伍,統領一軍者,大多數皆是身材龐大,外貌雄魁之人。

  這些人,每一個看著都不弱,但是具體的本事有多少,非得是交過手之後才能知道。

  要是能拿眼睛看就斷定高低,還比個什麼?

  雙方交戰之時,互相看一眼,就能直接定下誰輸誰贏了,還能減少損失。

  呂布道:“冀州之人貌似雖勇,然終究比不過我等邊塞久經征戰之將,大都護不必過於憂心!”

  聽了呂布的話,胡軫哈哈大笑。

  “我只是隨口一問。”

  說罷,便見其他打馬向前,來到了兩軍中間相隔的那片場地中。

  他的身後,隨即跟上了幾名西涼騎士,這些騎兵皆是體態較寬闊,紅色飽滿紅潤,嗓門奇高之人。

  在胡軫的授意下,就聽這些騎兵仰起頭衝著對面的城池大喊:

  “漢,討逆大軍都護胡軫,請冀州牧劉使君答話。”

  胡軫的話音落時,就見城牆之上,站出了一個身披玄甲的身影。

  此刻,劉儉身後也站立著一眾膀大腰圓的大嗓門軍士。

  按照劉儉的吩咐,這些軍士也仰頭將其話傳遞給城下的胡軫。

  “左將軍劉儉在此,不知胡大都護有何指教?”

  “劉德然,你也是先帝親敕的冀州牧,為朝廷牧守一方,何其不顧上下尊卑,君臣之禮,反倒是領兵犯天家之境?無詔率兵入河南土地?好好的漢室宗親,你不當,你非要當反賊!你可對得起先帝的在天之靈嗎?”

  劉儉的嘴角挑起了一絲冷笑。

  胡軫真是自不量力。

  要鬥將你就好好鬥將,非要到陣前跟我耍嘴皮子。

  就憑你這兩下子,怎麼可能是我的對手?

  劉儉遂命人對著城下的胡軫道:

  “汝身為三軍統帥,端的是不懂時局,口出妄言!”

  難道汝不曾看到,我這城頭之上,所立之旗為何?乃“報仇雪恨”四字!”

  “劉某人率兵來此,一不是犯境,二不是逼宮,實乃是因董卓濫用職權,妄殺吾兄!他誅殺先帝遺留重臣,罪惡彌天,天地不容。”

  “虧汝還好意思在吾面前提先帝?”

  “袁士紀位列九卿,也是先帝在世時所遺留下的臣子,縱然袁紹起兵討伐董卓,然要定袁基之罪,也需先稟明當今天子,再交由廷尉審詢,經陛下和太后聖斷後,可聚朝臣公議,再行定論之策。”

  “董卓是如何做的?直接拿下了袁氏一族,不經廷尉過審,不經陛下下旨,直接在牢中擅殺!滿門誅除!你還好意思在此說我興兵犯境?難道董卓此舉,就不是無君無父的叛逆之行乎?”

  胡軫被劉儉說的一張臉忽紅忽白,只能硬回話道:“強詞奪理!”

  城牆之上又傳來了劉儉的回話。

  “胡大都護這是沒話說了嗎?大都護適才說我興兵犯境,擅自進入河南,那我想請問大都護,當初董卓領西涼兵從前線抵達司隸,進兵雒陽時,又是奉了誰的旨,遵了誰的詔?難道說是天子當初下詔招了董卓入京的不成?不見得吧!”

  “某之兵馬雖入河南,但我至少沒有驅兵進雒陽,擅殺天家之臣,誅天子近侍,我也沒有把持朝政,自立相國。”

  “我更沒有派出一眾西涼虎狼,在這陣前狺狺狂吠!”

  胡軫氣得滿臉通紅,恨不能衝上城去將劉儉的腦袋砍下來當夜壺用。

  怎奈這事實在怪不得劉儉。

  人家本來沒惹你,你非要自己過去找羞辱,豈非是自尋不痛快?

  胡軫重重的哼了一聲,遂打馬歸陣。

  他環顧了一圈,看向身邊的這群西涼校尉,咬牙道:“何人願意出戰首戰?以成大功!”

  呂布抬手道:“大都護莫要著急,且讓劉德然先行派出戰將,待我看看是何人前來交手,若是張飛與趙雲二人,那便由布親自出馬,若是旁人,再派遣其他人與之交手不遲。”

  呂布所言並不是沒有道理。

  並且事前他已經與胡軫溝通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