臊眉耷目 作品

第二百七十八章 董卓,劉儉,關東聯軍……開戰


  幽州刺史韓馥,想要邀請劉儉一同討伐董卓,不曾想劉儉根本就沒尿他那一壺,韓馥的體量相較劉儉差的太多,於是便只能是灰溜溜帶著兵馬往南而去,去酸棗與中原的諸侯們會和討董。

  但是眼下,不論是袁紹,還是奮武將軍曹操,亦或是其他的幾路諸侯,都沒有時間理會韓馥。

  因為現在,諸侯聯軍各處戰場的戰事,正進行的如火如荼。

  而且眼下的情況,對於諸牧守聯軍來說,並不是十分有利。

  董卓當年西進,討伐邊,韓涼州賊寇,為了平定這場叛亂,在袁氏的支持下,董卓取代了張溫和皇甫嵩,幾乎取得了大漢朝最精銳兵馬的指揮權,隨後他擊退了邊,韓等人之後,又利用自己在涼州的影響力,大肆招募羌胡並涼州猛士為己用,成立了強大的西涼騎兵,隨後又在雒陽接受了何進的勢力。

  所以說,在董卓佔據雒陽之前,他就因為戰爭,取得了大漢王朝最精銳兵馬的指揮權,偏巧就在他取得這些權力還未交還的時候,劉宏還死了。

  因為這個時間差,使得董卓所掌控的實際兵力和戰力,比之地方的牧守要強大太多。

  雖然如今諸侯聯軍之中,沒有袁術攪局,袁紹幾乎可以全盤控制眾人,兵馬數量甚是還多於董卓,但論及單兵作戰素質,聯軍中的兵卒和西涼軍,還是沒有可比性。

  當然,隨著日後戰爭經驗的累計,關東諸勢力的兵將的整體戰鬥素質會逐步脫胎換骨,減小戰力差距,但是現在這個階段,他們跟西涼軍比還是不行。

  董卓殺死了袁隗和袁基之後,用他們兩個人的腦袋祭旗,隨後調兵遣將,派出十萬精銳之眾,分兵三路與關東諸牧守交戰。

  初平三年七月初四,董卓親自率領大軍出雒陽,對付北面的朱儁和王匡。

  朱儁與王匡將兵馬屯紮在孟津,孟津地形西高東低,中部高,南北低,形如魚脊,東部南北兩側為洛河黃河階地,較為平坦,主要把守住東南兩方,就可以固守,而且只要從孟津過了黃河,那他們距離雒陽也就只有八十里了。

  朱儁與王匡在此地紮營,基本就算是把營寨紮在董卓的臉上了。

  董卓自然無法容忍,他率領兵馬直出雒陽北上,從東面渠道河陽津,想要在此處渡過黃河,攻擊朱儁和王匡的聯軍。

  王匡得知了消息,當即決定將大部分的兵馬轉移向東,在平陰縣駐紮,在此地深溝高欄,嚴密佈陣,嚴防董卓渡水攻打其營。

  但是,這條戰略卻被朱儁否定了。

  朱儁告知王匡,董卓乃是善戰的名將,用兵數十年,深通兵略。

  而己方兩個人在此地屯兵,距離董卓乃是咫尺之遙,在這種情況下,董卓對待他們兩人,肯定是想要採取速戰速決的戰法的!

  所以,根據朱儁的猜測,董卓的目地應該偷渡小平津,在西面攻打他們,而將兵馬向東,其目地是為了吸引己方的兵力,造成西面的空虛。

  這就是所謂的虛張聲勢。

  在用兵方面,王匡自然是不能和朱儁相提並論的,他也自知自己遠不及朱儁,於是便虛心的接受了朱儁的建議,並聽從他的調遣。

  事實證明朱儁說對了。

  董卓果然是命令手下的大將樊稠,率領精銳甲士去偷渡小平津,想要去攻打河內聯軍的西面……但很可惜,計劃失敗了。

  ……

  “相國,屬下無能,累及三軍!”

  樊稠渾身浴血,渾身泥濘的跪倒在董卓的面前,請求董卓降罪。

  身穿精甲的董卓並沒有責怪樊稠,他伸出舌頭舔了舔嘴唇,遺憾道:“此事不怪你,是老夫的疏忽,你莫要自責……折了多少人馬?”

  樊稠的臉上露出了羞愧之情。

  “折、折了兩千餘眾……”

  “唉。”

  董卓從原地站起身,在帥帳內來回跺著步子。

  “首戰不利啊,朱公偉果然不同尋常之人,想要速敗於他,卻不容易,若只是有王匡匹夫,老夫今日一戰可定!”

  一旁的張濟道:“朱儁雖善於用兵,但對方的兵力與我軍相差甚多,我等鼓足全力強攻,必可使其敗績!何必非要偷偷摸摸的?相國可使飛熊軍為先,強行渡河,未必不能勝之!”

  “沒那麼容易。”

  董卓擺了擺手,道:“我軍之所長,彼軍之所短,老夫心知肚明,朱儁也心知肚明,彼屯兵在孟津,非為奪取雒陽,只是為了牽制老夫而已。”

  “老夫若是動用大軍,強行渡河,朱儁必半渡而擊之,使我軍受損,待老夫渡河之後,他再撤兵回河內腹地,不與老夫正面交鋒,”

  “老夫若要進兵河內,他必勾結幷州張揚、欒提於夫羅之輩,一邊固守一邊騷擾,使老夫深陷於北地泥潭!”

  “而老夫若是撤兵回了南岸,那他必然是會再次驅兵來孟津,遙望雒陽,如懸利劍於首……唉,真他乃公的煩人!”

  樊稠嘆道:“這等打法,戰又不戰,退又不退,就是在這拖著相國,偏生還讓相國不敢輕易離開!著實可恨!”

  “若是隻有他這一路也就罷了,咱們就跟他耗著,但中原和荊、豫那邊都有戰事!誰知曉那邊的戰事會如何?”

  董卓無奈地仰頭,心中頗為苦楚。

  倒不是說他怕了朱儁,只是每每到了這種關鍵時刻,他總覺得自己左右乏智謀之人。

  手下這一眾將官皆善戰之人,衝鋒陷陣,排兵佈陣,他們一個頂十個。

  但論玩大局,玩手段……董卓還這就是隻能靠自己。

  就在這個時候,一名西涼侍衛匆匆入帳,向著董卓拱手:

  “相國,牛中郎將在帳外求見!”

  “嗯?”

  董卓聽了這話頓時一愣。

  “他怎麼來了?他不是在平白波嗎?讓他進來!”

  在諸牧守討伐董卓之前,黃巾餘部郭太,就在司隸河東郡白波谷重新起義,以“天補均平”為口號,廣招流民,組建白波軍,繼續與漢朝政府進行針鋒相對的鬥爭。

  白波軍的勢力不及黑山,但也相差不遠了,他們主要活動於幷州太原以及三河諸地,又與於夫羅勾連,勢力不小,給雒陽朝廷造成了極大的安全隱患。

  對於這股勢力,董卓自然是不能放任的。

  於是他便讓自己最信任的女婿牛輔為中郎將,率兵討伐白波軍,解決掉雒陽周邊的隱患。

  問題是,牛輔和白波軍打了幾個月,並沒有見到任何的成效。

  你要說白波軍的戰力在牛輔的軍隊之上,那肯定是不可能的,但白波軍的幾個首領確實是有一定的能力,而且在對白波軍的凝聚力和思想灌輸方面,他們也是遠超統帥青州黃巾的司馬俱,徐和。

  而牛輔的能力,其實並沒有那麼強,但他畢竟是董卓的女婿,很受董卓信任,所以才能作為中郎將,做到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但可惜的是,他的用兵能力,在西涼軍並未達到一人之上。

  在諸將綜合軍事水平中,牛輔屬於打狼的。

  要不是關東諸侯們領兵過來圍毆董卓,董卓也不好將白波軍全交給牛輔一個人處理!

  眼下實在是沒辦法,有用的人主要還得去對付那些關東諸侯,白波軍那塊,也只能交給牛輔一人負責了。

  不指望他能夠擊潰白波軍,指望在這段時間,他能擋住白波軍,不讓他們給自己添麻煩就行。

  可是,牛輔如今突然出現在自己的軍寨……

  董卓的心中,陡然出現了幾分不好的預感!

  該不是,敗了吧?

  “速速讓他進來!”

  董卓急忙喊道。

  不多時,便見牛輔大步流星的走進了董卓的帥帳。

  還未等牛輔開口,便聽董卓大聲喝道:“損失了多少兵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