臊眉耷目 作品

第一百七十章 暫時不召關、張的原因


  與劉儉會談完了之後,田豐遂拜辭離去。

  他需要回去與四郡的衣冠巨室們溝通一下,確定這十億錢到底要不要由諸家捐贈給劉儉。

  田豐走了之後,正廳內只是剩下了趙雲和夏侯蘭兩人陪著劉儉。

  趙雲向劉儉拱手請問道:“使君,我等實是不明白,十億財貨,數額巨大,冀州的高門郡望,當真會將這些錢財湊齊交予使君養兵嗎?”

  “呵呵。”

  劉儉聽到這裡笑了:“自是不會了,換成子龍在其位,子龍可會予以我十億財貨?特別自黃巾之後,冀州郡望豪右所受損失皆不小。”

  趙雲頗為不解道:“既使君知曉諸家不會給予,為何還要提出動這個要求?若諸家不給,冀州的賊寇就不討了?”

  劉儉搖頭道:“賊眾是一定要討的,太行山中,有的賊寇以天補均平為號,聚眾為惡,擅殺民庶,破壞安定,這樣的賊寇不可輕恕。”

  “但諸賊之中,也有不少的流民,其本不欲為賊,只是為衣冠巨室所害,喪失土地,無以為生,行至絕路,不得不返。天補均平之說對這些人的影響也是很大。”

  “在我看來,有些人雖是叛逆,但罪不在他們,情有可原,且我們大漢朝的百姓黎庶要求真的很低,什麼所謂的天補均平,對於很多民庶來說只是一個在絕路中求生的噱頭,真正到底平不平均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活下去。”

  “很多黎庶其實只想活著,只要衣冠巨室和地方豪右沒有把他們往死裡逼,只要他們還能養活自己,還有能吃飯的辦法,就很難被逼反。”

  “可當活著的路都被堵死時,換成誰,誰又不反呢?

  趙雲和夏侯蘭都是出身在真定鄉里,他們平日裡接觸最多的也都是鄉里的地農。

  對於普通黎庶的苦難和恐懼,他們也最是明白。

  確實,底層黎庶的要求不高,只要能活,一般就不會反。

  趙雲輕嘆口氣:“使君,只是眼下的形勢卻能改變嗎?”

  劉儉回答道:“什麼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這個天底下不存在瞬息就會改變之事,很多事情和規矩,需要隨著環境的改變而改變,甚至要破而重立,大亂大治,重新確定體系。”

  “就好似秋日的枯葉,在全部落地之後,在挺過一季寒冬冷冽之後,才能在春日生長出新的綠色嫩芽。”

  劉儉的話讓趙雲和夏侯蘭心中頗為觸動。

  雖然沒有具體的措施和方案,但在他們聽來,劉儉是有心化亂為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