臊眉耷目 作品

第一百三十九章 漢末的王不風光


  黃忠暫時沒有接縣令之職,這事由劉儉和董卓共同上書,共言箇中內情。

  西北如今戰亂以顯,征伐黃巾的猛將不宜全部下放,還是留下一些精兵猛將向涼州轉戰才最為妥當。

  一個行軍司馬的任留之事,對於朝廷而言,自然不算是什麼大事,立時准奏。

  隨後,三位新任的冀州牧使,便各自前往上任去了。

  劉儉身為西州牧使,他所能夠管轄的地域,分別為常山國、安平國、鉅鹿郡、趙郡諸地。

  劉儉上任的地方,遂定在了安平國。

  安平國相王明與安平王劉續皆在信都,劉儉為了不與國相王明治理有所衝突,便在安平境內的南宮臨時駐紮,反正他這個冀州牧使也當不了多久,沒有必要和本地官員起衝突。

  但是未曾想到,劉儉剛剛在南宮縣駐腳,安平國相王明就親自從信都趕來了面見他。

  如今河北各州剛剛遭受了黃巾的動亂,百廢待興,郡國之長為平定後續事宜,都是忙的焦頭爛耳。

  而這位安平國相還能抽時間專門來見劉儉,那除了有大事與他商議外,也就只有他非常尊敬劉儉,故而遠道前來拜會這個理由了。

  但很顯然,對方並非因為仰慕劉儉而來,而是來與劉儉商議一件大事。

  乃是關於安平王劉續的。

  黃巾起義這段期間,大漢朝有兩位諸侯王被黃巾軍生擒活捉,一個是甘陵王劉忠,一個就是安平王劉續。

  兩個人都被關押在廣宗,後在盧植與張角交手期間,朝廷方面以贖金將兩位諸侯王都贖了回來,黃巾平定之後,劉宏下旨恢復了甘陵國和安平國,併為兩國置了國相。

  國相相當於一國之太守,其所擁有的權力與太守相同,一國軍政財權皆在國相之手,而所謂的諸侯王,也只是在國內吃秩俸的閒散人員,平日裡無任何正事可做,還要受到國相監督,國相還會時不時的將其行為上奏朝廷,打個小報告。

  這一次,甘陵和安平兩國重新復國,劉宏給他們派去的國相都是重要人物,也是皇帝的左膀右臂。

  本來要召入京中任宗正的劉虞,被劉宏半道遣返回去,到甘陵國任國相去了。

  而這個王明,雖不知與皇帝方面有何關係,但既然能在這個特殊時期,和劉虞一同被委任,那足見其受重用的程度。

  只是安平國如今正在重新建國,想來這位安平國相應是百事纏身,究竟是什麼事讓這位一國之長親自跑到南宮來見自己?

  兩人坐下,王明自述姓名,其人表字子瑜。

  劉儉問道:“子瑜公百事纏身,今日來此不知所謂何事?”

  王明恭敬的向劉儉施禮:“某從信都原道來見方伯,不為其他,乃是因一件關於安平王有失王統,屈從黃巾之事!”

  “事關重大,王某本欲上奏朝廷,盡陳箇中諸事,只是如今方伯到任,盡掌一州諸事,有方伯在此,王某無上奏之權,只能將此事陳於方伯,還請方伯代為轉奏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