臊眉耷目 作品

第一百三十六章 玄德入京


  廣宗城外的大營內,一名西園宦官帶了劉宏的手書來到此處。

  劉儉派人好生安頓天使,隨後親自拆開了皇帝給他的秘信。

  果然不出劉儉所料,是劉宏寫給自己詢問如今這個被朝中公卿緊盯的冀州牧,當如何處置最為妥當?

  這件事,在劉儉與黃巾作戰之時,就已經開始與劉焉互通書信議計了。

  經過與董扶的商議,劉儉又幾番回書給劉焉,最終兩個人確定了一個具體的方案。

  那就是向劉宏諫言,立三邊中郎將為冀州三邊牧使。

  之所以要這樣做,主要基於事關重大,為促成劉宏立牧只是其一,其二還要讓劉宏加強對劉氏宗親的信任,特別是劉儉和劉焉兩個人。

  沒有信任,縱然開了立牧的先例也不行。

  相比於那些對冀州牧垂涎欲滴的公卿外姓,劉儉和劉焉將牧守之權一分為三,等同於向劉宏間接的表現了他們的忠心。

  他們要讓劉宏看到,他們這些皇親並不謀私,所有的行為都是一心一意的為著大漢天子著想。

  在劉儉看來,這個冀州牧只是一個試水推,不論是皇甫嵩,董卓亦或是他劉儉誰當這個冀州牧,最終都不可能長久,所以不必過於爭利。

  要爭的是陛下之心。

  另外,除了要取得皇帝的信任之外,劉儉也有另一份心思,一份即使是劉焉也不曾想到的心思。

  牧守一州之權,確實過大,特別是有些特殊的州郡,如果只以一牧而守,確實非常麻煩。

  劉儉給了劉宏一個州牧分立的選擇,將一州權柄割而分之的選擇。

  萬事只要有了一個開頭,以後就都是順理成章之事。

  州牧分立的事,經過這次,就算是正規流程了。

  這招可以用來限制旁人,當然劉儉自己可能也會被限制。

  但想來還是值得的。

  別人且不說,就單說劉焉,僅僅只是拒守之賊。

  劉儉則不然,他的理想是破而後立,讓這塊在歷史上因為戰亂遷延而崩壞被外族蹂躪的土地,能夠邁過恥辱的劇痛,進化成一個嶄新雄偉,屹立於世界之巔的王朝。

  隨著見識愈多,理想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對自己的認識也發生了變化。

  從五歲時穿越到這時只為能給自己找一個求存出路,到現在他渴望這片土地強大繁榮!劉儉是在不斷成長,不斷變化的。

  但劉焉不一樣,他只是個自守之賊。

  他渴望進入巴蜀,割據為王。

  在這個時代,巴蜀是一個比較讓人揪心的地方。

  在大漢,益州的生產力不強,經濟也相對落後,但偏偏有著讓人難以逾越的崇山屏障,萬人難逾。

  八百里秦川橫攔在巴蜀和關中之間,想要出蜀困難,但想要打進蜀也困難。

  別的州郡倒也罷了,但益州這個地方的政權若是過於集中,有自守之徒蹲在裡面,對於以後的大一統而言,實在是讓人很頭疼的一件事。

  就如同一塊硬骨頭,吐也吐不出,咽也咽不下。

  劉焉或許還沒有想那麼遠,但劉儉給這個劉氏老家賊,提前佈置了一手。

  ……

  劉儉籌謀之後,便給劉宏寫信,先是將河北戰場諸事,大致向劉宏做了一個交代,隨後向劉宏諫言,言當下之勢,黃巾餘孽猶在,設立冀州牧一事是為大勢所趨。

  但若能委任以三人,有利於雒陽方面制衡其勢,能夠保障劉宏皇權在地方依舊存在很強的影響,隨後再找機會裁撤,不會有問題。

  另外,劉儉還向劉宏陳述,言自己德薄,不足矣堪當大任,朝廷若要設三牧使同掌冀州,當以董卓,皇甫嵩和劉焉三人。

  這純粹就是謙虛了,劉宏如果真是要設立三邊牧使,必然會讓統兵的三位中郎將就地任職,根本不會大老遠的將劉焉特意調到冀州去的。

  所以劉儉的呈書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只是跟劉宏客氣客氣。

  他的皇帝哥哥要是有點眼力見的話,應該就會借坡下驢的。

  ……

  在接到了劉儉的書信之後,劉宏算是徹底的下定了決心。

  於是,朝廷方面的,最終由劉宏下達皇命,尚書檯議令,立皇甫嵩為冀州東牧使,董卓為冀州北牧使,劉儉為冀州西牧使。

  至於三位牧使的劃定區域,則以信都中心為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