臊眉耷目 作品

第一百一十章 雒陽黃巾起事


  唐周身死,均富的概念在太平道的普通民眾中廣為流傳,如此間接地促成了張角加快起義的決心。

  而‘天補均平’的理念,也在太平道教眾之中快速的流傳著……

  非是劉儉多此一舉,只是在這個年代,世家望族和閥閱高門對於最高權力的威脅實在是太大,不論是現在的大漢皇帝劉宏,還是承繼漢統的大魏帝國曹丕及其後代,都被掌控選人制度的閥閱諸族以及擁有巨大土地量的望族掣肘著。

  曹丕為了能夠取代漢朝,與天下高門做出了巨大的妥協,以九品官人法的用人制度換取了天下高門和士人對他以魏代漢的支持,九品官人法在某種意義上是察舉制的延伸,二元君主制度依舊,皇權在大魏依舊受到掣肘,大權稍不留意便會旁落,一旦攤上一位年幼的皇帝,權力就極易被架空。

  在劉儉看來,劉宏的統治確實骯髒,但就算是結束了他骯髒的統治,如果不從根骨上改變望族對最高權力的掣肘,不改變這個制度初衷,一切到最後都會走向原路,同時還會引發比漢末軍閥混戰更嚴重的動亂。

  不管是曹操,還是袁紹,亦或是什麼袁術,陶謙之流代替了漢朝,以時勢而論,如果他們要建立新朝,就終需向士族望門妥協,但妥協的代價,就代表最高的統治權力不穩固,還是會被這些蛆蟲附骨。

  在漢末,對這個腐朽規則進行深度挑戰的人有兩個,一個是“唯才是舉”的曹操,一個是軍事崛起,敢於去動“江東望族蛋糕”的孫策。

  可曹操的成果最終喪失在了兒子手上,孫策則是直接死於江東刺客之手。

  劉儉不知道在這個亂世他最終會走到哪一步,但他已經下定了決心,不論如何,在自己臨死前要改變這一切。

  對於望族和士人,既要用之,也要破之!

  黃巾之亂,就是破他們的第一步。

  被削弱的不應只是劉宏皇權,望族高門也一樣要被削弱之。

  ……

  如此,新年剛過,張角便開始準備提前起義了,他將起義的時間提前了幾個月。

  所謂擒賊先擒王,對於張角而言,不論在地方各郡的準備工作有多麼的充足,都比不上在雒陽將大漢皇帝一擊斃命。

  於是,在雒陽的暗殺工作開始了。

  黃巾軍中,荊州、揚州的總指揮馬元義負責籌謀在雒陽城的起事工作,具體時間將提前到一月份。

  年關過後,便開始動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