臊眉耷目 作品

第八十二章 劉儉認為,越騎營需要改改


  越騎校尉,為北軍五校之一,隸北軍中候,手下無丞,有司馬一人,掌領宿衛兵,吏員一百二十七人,領士七百人。

  對於越騎營成員組制,自古有“越人內附以為騎”和“取其材力超越也”兩種說法。

  越騎校尉掌越騎,在漢初皇家定營中編制之時,用這個名字想表達的意思,確實是有專有的指向性,那個時候的越騎確實是‘真真正正’的越騎之士,越地歸附,收其精壯者以為猛騎,在某種程度上和胡騎、羌騎一樣,彰顯的漢朝海納百川,收服四夷的偉大。

  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越騎’二字的單一指向性已經消除,在王莽時期,越騎營更是已經成為了‘禁軍’‘宿衛’,而到了劉儉所在的這個時期,越騎營名字的意義,其標準的指向性既‘取其材力超越也’,而非用越地騎士組成的軍團了。

  也就是說,現在這個時期,越騎營名字的意義指的是以騎勇之術而出類拔萃的營盤,‘越’字的涵義變成了‘超越’,而非泛指簡單的‘越騎’二字。

  今日是劉儉第一天上任,他帶著羽則一同越騎營的駐紮之地。

  路上,羽則和劉儉閒話家常,談起了越騎營。

  “少君當了越騎校尉,想要如何管理此營?”

  劉儉並未直接回答,而是問羽則道:“依羽兄之見,我該如何?”

  羽則忙道:“某豈敢教少君做事。”

  “沒事,你跟隨我伯珪兄多年,久在邊郡大戶之中,見多識廣,對於軍中之事自然有你的獨到見解,我雖然參與了征伐鮮卑的戰事,但也不過是跟著盧師學習打仗而已,論及治軍的經驗,可能還真不及羽兄,還請羽兄但說無妨。”

  羽則見劉儉如此禮賢下士,也就不藏著掖著了。

  “若是邊郡之屯,尚還好說些,只是這越騎營乃是京畿宿衛之營,當中龍蛇混雜,別的不說,若是想要掌控,卻屬不易。”

  劉儉看向他:“還請細言之?”

  羽則道:“我大漢京畿諸營騎士多出於金城、隴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一代,是為‘六郡良家子’,為精騎之士,這些普通的騎卒入宿京師,雖然有些人也是如同羽林郎一般是為子承父業,跟好在根基不深,倒也無妨大事,關鍵就在於營中的這一百二十七名吏員。”

  劉儉聞言笑了:“是啊,我也想到了,北軍五營,每營只有騎士七百人,但吏員卻有一百二十七人,這個數量的佐吏,足可管理萬人之軍了。”

  羽則畢竟是在遼東公孫氏待過,有些事他多少所有耳聞。

  “少君說的是,北軍五營宿衛京畿,當中充做騎士的良家子雖有代傳之嫌,但人數不多,尚可處置,但是管理營中的吏員卻有三分之一如羽林郎一般代代相繼,又有三分之一為朝中諸官顯貴親屬,又有三分之一乃是當時宦官所安插之人。”

  說到這,羽則低聲道:“畢竟,北軍五營身負重責,不論是陛下還是旁人,都不可能只在營中儀仗一個校尉,對於陛下而言,監管五營的北軍中候,比校尉更值得信任,而對於閥閱之門而言,百餘吏員之中,也需要有他們的親信。”

  劉儉點了點頭,他也大概明白羽則的意思。

  自大漢昔年九月兵變,王甫等人誅殺竇武陳蕃,即使已經過去了十四年,但當年政變的教訓和警醒,依然深深地烙印在現在雒陽諸人的腦海中。

  縱然不能把持各營,但也一定要在諸營中盡全力安插一些自己的勢力。

  為何說北軍五校‘位重職閒’?多少也是因為這個道理。

  “聽羽兄的意思,我想一個人完全執掌越騎營,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若是邊郡之屯,少君莫說要執掌這七百人,便是七千也不在話下,但京中的屯營,多少就有些複雜了。”

  劉儉點了點頭,他承認羽則說的並沒有錯。

  其實執掌不執掌這支越騎營,對他日後的發展並沒有什麼決定性的作用,只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