臊眉耷目 作品

第三十八章 殺人也可名揚士林

 劉周此刻頭有點暈,臉色有些發紅,很明顯有些高血壓的跡象。


 但他還是堅持著不倒,親自又往漆碗中倒滿了水,讓那驛使潤潤嗓子,隨後便請對方將所知道的前線戰報大概跟他趕忙說一說。


 那驛使重重地咳嗦了兩聲,隨後便當著一眾豪公的面,猶如說書一樣將前線的戰事給大傢伙詳細的講述起來……


 時間往小半年前回溯:


 盧植被劉宏任命為北中郎將,與被朝廷重新啟用的夏育、臧旻抵達了雁門,同時召代郡、雲中、定襄、上谷、漁陽、廣陽、涿郡、右北平兩州戍卒並各郡都尉及在職軍官,整兵於代郡和上谷。


 劉儉身為涿郡兵曹佐史,自然也被推薦往前線效力。


 同時公孫瓚也因事先與太尉劉寬打了招呼,亦被遷往前陣任比千石的別部司馬。


 經過了一番徵調和任用,這次北上出塞的漢軍陣營最終規模初顯。


 任北中郎將,目前最為皇帝所信任的盧植假節三軍,地位最高,但在北地軍中的根基較弱。


 在北伐軍中的勢力最大的,屬涼州系人,包括以董卓、夏育、田晏等皆在高位。


 雖然失去了最大的後臺段熲,可一旦大漢朝有重要的軍事行動,每每能被朝廷想起來的,還是這些涼州系的將官。


 沒辦法,涼州人再不入關東士族的法眼,但人家就是能打,一旦邊疆有了大戰事,大部分的經學名士還是隻能幹瞪眼,要是能拿經卷咒死鮮卑人,他們倒是沒什麼問題,問題經文目前還沒發展出這個功能。


 ……


 盧植是尚書,也是當世大儒,且不論他的思想覺悟有多高,但在朝堂之上他終歸還是一個朝臣,但凡是一個大漢的朝臣,那入仕之後心中就都具備一個最基本的政治素養,那就是弄清楚自己的派系。


 特別是對於清流名士而言,這個東西絕對是涇渭分明,誰也模糊不得。


 在學術上,他是古文經的大儒導師,在朝中,他是清流名士的中流砥柱,如今在戰場上,他也下意識的將自己劃撥到了一個重要的陣營——幽州系軍人。


 雖然大家的目地都是潰敗鮮卑,但若是手下沒有自己派系的心腹之人,這對於盧植來說也是一件頗為掣肘的事情。


 而在這種時刻,有眾多門生故吏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


 盧某人在幽州官場也是有朋友的,同時我還有門生在軍中!涼州系人再多也淹不死我!


 公孫瓚,劉備,劉儉,這都是我親學生!


 說實話,這幾個小兒在盧植的教學生涯中並不算什麼稀奇貨色,放眼大漢各郡高門,緱氏山跟盧植學經的人,這些年沒有一千,也有八百。


 這幾個不論是家世還是方方面面都跟那些沒法比。


 但偏巧,現在就需要他們幾個出力了。


 在這個前提下,公孫瓚,劉備,劉儉等幾人就被調往盧植軍中。


 不管他們能力怎麼樣,終歸是自己人,用著就順手。


 不想,三人到了盧植軍中之後,劉儉居然第一個主動向盧植請辭,言自己身負重罪,不適合留在中郎將身邊,恐給中郎將惹上麻煩。


 盧植只是調他們來軍中當備胎的,卻沒想到居然還會被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