臊眉耷目 作品

第三十五章 關羽,張飛,劉備都沒想到

 關羽雖非士門出身,但他幼時有幸在解縣拜在了一位古文經之門的老師門下,也因此得習春秋。


 在大漢朝堂之上,今文經士門為正統學派,掌握著官學訂校與文化主流傳承的命脈。


 可相比於靠著家族門派延續,封閉圈子,唯恐外人見縫插針的今文經集團,古文經學派目前還秉持著有教無類的學派思想,也正因為古文經學派目前在官方的利益遠遠比不過今文,反倒是能夠讓他們安心在民間廣佈學派宗旨,潛心做學,擴大影響。


 而關羽,也是這當中的受益者之一,《春秋左傳》的條條句句,換化為錚錚傲骨,刻在了他的骨血之中。


 苟信不繼,盟無益也。


 忠,德之正也;信,德之固也。


 修己而不責人,則免於難。


 等等。


 這些端正人品性的語句,關羽都是逐條在自己身上落實的,《左傳》中大部分的語句,都在他的人格上得到了體現。


 如此品性優良的人,自然是不能容忍鄭氏人的所作所為。


 兩個月前,鄭寶殺人的癮又上來了,暗中操持,倒買人夫用於其野外射獵嘻戲。


 只不過這一次,解縣本地的幾名遊俠當真看不過眼了,這些遊俠平日裡雖也行為不端,但起碼還有最基本的良知,於是他們暗中相約,乘著鄭寶射獵殺人之際,突入其獵場,驅散鄭寶手下狗奴,放走了那些‘獵物。’


 隨後這些遊俠也沒有放過鄭寶,他們雖然沒有殺了鄭寶,不過卻做了一件比殺了他更讓鄭家人抬不起頭的事。


 他們把鄭寶給就地閹割了。


 閹割之刑,讓鄭寶痛苦絕後倒在其次,關鍵是這等於赤裸裸的在嘲笑鄭家乃是宦賊走狗。


 打臉至極!


 而後的事實證明,這幾名遊俠的下場絕對好不到哪去,而且他們的家人也一併受到了牽連。


 偏巧,這幾個遊俠平日裡與另外一個頗有俠義之風鄉鄰猛士相善,這個人就是關羽。


 彼時關羽正在幷州遊歷,時常也會通過固定的驛舍給家中郵寄書信,而那幾個遊俠的家屬也通過其家中將解縣的消息寫明,託人書信給關羽。


 關羽在外地自我歷練,驟然間接到了好多份鄉里人的書信,洋洋灑灑盡是對鄭家的控訴與指責。


 除了哭訴鄭家的暴行外,這些書信中的含媽量也極高。


 將春秋之義,牢牢地銘刻在骨子中的關羽,當即下定了一個決斷。


 他要趕回解縣,殺盡鄭家人,為鄉鄰除害。


 聽完關羽所言,張飛、簡雍二人盡皆動容。


 漢朝人崇尚俠義之行,關羽此舉,可謂正對豪傑的脾性秉性。


 涿縣四虎在根上,也是豪俠之輩,關羽的行為自然會與他們產生共情。


 特別是在這個年代,替朋友、替鄉人殺人報仇在某種意義上是一種值得追捧的做法,宗法社會的在每一個人腦海中根深蒂固,不容置疑,大環境決定了人思想的正確與否,有時候甚至超過法律。


 張飛本來對關羽並不是很喜歡,但聽他講完這件事後,他對關羽的態度改變了。


 他向著關羽拱手施禮道:“長生兄真乃義氣深重之人,千里歸鄉只為替同鄉殺人,真吾輩楷模也!”


 劉儉在一旁暗暗苦笑……這話倒是沒什麼毛病,但怎麼聽怎麼彆扭。


 這讓天下楷模袁本初聽到了,當如何自處?


 殺人還殺出個先進,這事也就是在大漢朝才能說的通了。


 劉備嘆道:“長生賢弟,你的義氣深重,備很是佩服,只是鄭家畢竟跟朝中閹黨有些關係,我恐你殺人之後,河東諸官署迫於閹宦壓力,必然不會與你干休,便是等待天子赦免,只怕也會有閹宦從中阻撓啊。”


 劉備這話的意思不難理解,你若是逞一時之勇,回頭怕是前途盡無了。


 關羽拱手道:“多謝劉兄坦誠相告,只是鄭家蟲豸為禍鄉里,其罪不可容!莫說前途盡毀,就算是讓關某搭上這條命,某也絕不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