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小明 作品

第二百九十五章:楊嗣昌(第2頁)

    關外本來氣勢洶洶,聲勢浩大的數萬農民軍竟然就此一敗塗地。

    陳望領兵出關,追殺了二十餘里,最終才領兵返回白土關。

    等到陳望領兵返回白土關時,白土關外所有的農民軍的營地,也已經是被後續出關的軍兵拔除了乾淨。

    一眾軍兵正在打掃關外的戰場,分揀屍首,挑出尚可使用的武器盔甲,找尋著一切還可以再次使用的東西。

    傷亡不過百人,但是卻殺傷了賊眾三千餘眾,這一場實實在在的大捷。

    在初始的時候,憑藉著聲名還有雷厲風行的行事手段,陳望算是暫時壓服了一眾馳援而來的驕兵悍將。

    但是這些時日,面對著農民軍的圍攻,陳望下達堅守的軍令,選擇避戰不出,又讓底下的川陝的一眾軍將頗有微詞。

    尤其是一眾四川的將校,聽聞到流寇有可能轉道入川,更是心急如焚接連請戰,甚至聯名上了一封措辭極為激烈的請戰書。

    伴隨著白土關外的大捷,所有的質疑和反對聲音全都消失在軍中。

    那些聯名上書請戰的四川將校們,現在全都在白土關外迎接謝罪。

    張令雖然沒有在聯名書上署名,但是也跟著一眾四川的軍將在白土關外等候著陳望回師。

    陳望下馬之後快步走到張令的身前,雙手托起了半跪於地的張令。

    “張總兵請起,諸位也都請起。”

    陳望想要收川軍之心,為之後的行事打好根基。

    因此自然是不會高高在上,盛氣凌人。

    “獻、汝二賊行蹤詭異,確實是有極大可能會竄入川東,諸位身為川人擔憂川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此事我已經稟報給了楊閣部”

    “只是時機未到,若是出師不利,一旦流寇竄入漢中府內,從漢中府入陝,或是與李自成部合流,流寇便會再度興盛,就此一發不可收拾。”

    前不久得到了消息,李自成留下了麾下的大將劉宗敏領主力屯駐於川北。

    李自成自領著精兵一支,星夜奔馳離開了川北,自四川北部的龍安府進入陝西南部的鞏昌府內,奇襲祁山,奔入了鳳翔府內,再度在陝西攪動了風雲。

    這些如今都已經是人盡皆知的消息了。

    一眾川軍將校陸續站起了身來。

    “楊閣部命我鎮守漢中府,不得容許流寇西入陝西,為將者,自然是隻能奉命行事。”

    陳望三言兩語,便已經是將肩膀上的責任推得一乾二淨。

    又將楊嗣昌的命令搬出來,並說明自己已經將張獻忠和羅汝才可能進入川東的消息告訴了楊嗣昌。

    陳望說的句句屬實,就算是去查證,查出來的也確實如此。

    四川雖然可以救,但是要救四川,之後的變數太大,而陳望所要付出的代價也同樣巨大。

    歷史上楊嗣昌之所以想要用賀人龍來替代左良玉,正是因為左良玉三番幾次的提出了和楊嗣昌相對的意見。

    雖然最後的戰果確實是證明了左良玉的正確,但是楊嗣昌還是因此心懷不滿。

    楊嗣昌性情褊狹,無有多少容人之量,極端心狠手辣。

    這一點從楊嗣昌和盧象升之間的爭鬥就可以看得出來。

    明末之時的黨爭雖然兇悍,但是一般都是點到為止,讓一方丟官免職便罷。

    但是楊嗣昌針對盧象升所使用的所有手段,都是想讓其成為導致戊寅之變戰敗的替罪羊,逼著盧象升往絕路之上而走。

    “如今白土關外流寇已潰,漢中府防務壓力減輕,我已經派遣快馬回稟楊閣部此間戰報,重新調遣你們返回川東守備。”

    張獻忠此番入川后,造成的破壞不小,陳望提前說了這些話正是因為知曉之後將要發生的事情。

    如果此事不處理妥當,到時候一眾川將因此心生怨恨,等到入蜀之時,這些怨恨必然會在某一日爆發出來。

    張獻忠就是因為在第一次入川之時造成的破壞太重,以致於第二次入川之後,遭到了當時四川各地勢力的瘋狂反撲。

    有張獻忠的前車之鑑在前,陳望自然是不想重複舊事。

    說出這一番話自然是為了博取一眾川軍將校的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