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小明 作品

第二百零六章:水力(第2頁)

 陳望轉頭看向江萬山,自顧自的說著,不過說到了一半邊停了下來,江萬山是匠戶,根本就不認識幾個字。

 “元康。”

 陳望有些無奈。

 “你找幾個夫子,在軍器局裡面開幾個識字班。”

 買來了書,卻是看不懂字,那買來的書根本就沒用。

 “暫時就這樣吧,工坊內的識字班建起後,再說其他的……對了……這些水壩渠道都是怎麼建的?”

 江萬山神色略微有些尷尬,聽到陳望轉移了話題終於是鬆了一口氣。

 而後又聽到了他唯一一個會答的問題,當下上前了些許,回答道。

 “大人所言的水驅錘,王大人所著的《新制諸器圖說》,還有那本《遠西奇器圖說》內的機關器物,其中借用水力的機關器物,在運作之時需要穩定的水流。”

 “石泉縣內的水流受四季影響,又受天時等問題的困擾,因而水流不穩,所以一直沒有能夠利用水力。”

 “後來是王大人帶著我們修築水渠引水,又築造堤壩,得來了穩定水流,才得以利用這些機關器械。”

 陳望有些詫異的看了一眼站在身側的王元康,齊正鬆口中的王大人自然是王元康。

 “小人作為漢中衛的指揮同知,兼管屯田諸事,自然要懂修築水壩,建引水渠。”

 “而且原先的軍器局很多時候也是小人在管,對於機關器物自然有所瞭解。”

 王元康微微躬身,解釋道。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此事當記你一功。”

 看著眼前熱火朝天的軍器局,陳望心情頗好,笑著對著王元康說道。

 “這些都是小人職責所在,份內應做之事,實在不敢貪功。”

 王元康也是一樣露出了笑容,他平日裡見到陳望的時候,陳望一直都是頗為嚴肅,很少誇讚他人。

 當初在漢中衛城之時,陳望氣勢迫人,城內眾人無不戰戰兢兢,如伴虎狼。

 饒是已經過去了一段時間,但是想起當初的情景,王元康仍然有些心有餘季。

 現在陳望這樣和顏悅色,說實話王元康感覺有些受寵若驚。

 “我在所城的時間不多,大半的時間都是在外面,你跟我的時間不長還不清楚。”

 “有功者賞,有過者罰,你們立下了功績,自然要受賞。”

 陳望擺了擺手,只有賞罰分明才能讓人有足夠的動力。

 “原先軍器局人少,規模不大,所以我也沒有多管,不過馬上軍器局就要擴大,開始步入正軌,各項規章制度自然要先定。”

 規矩還是要先立,不然等到規模大了以後,再想改變難度無疑要增加很多。

 “原先工匠只分了三級,而且只分兵器匠、甲胃匠,這些太過於籠統,我已經制定了一份新的計劃,將工匠劃分的更詳細一些。”

 現行的分級制度只是當時沒有時間的權宜之計,肯定是需要更改。

 而且現在軍器局的工作效率並不高,基本上都是各幹各的。

 陳望準備開始定下分工,將漢中衛軍器局的製作模式改為流水線分工的模式。

 鑽銃管熟練的便專門鑽銃管,打製熟練的便專門去打製。

 流水線分工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從而達到降低人力的成本的作用。

 還有就是現在軍器局產出的鳥銃雖然合格,基本沒有炸膛的事件發生,但是卻因為製作工匠的原因,導致成品的規格不一,自然是有所影響。

 所以陳望準備而對於各項器物都制定一個通用的標準,之後就按照這個標準來製作。

 “還有就是發佈一份公告,凡是提出能夠提升產量,降低生產成本辦法的人,按照提高的效率和降低的成本,按照優劣發放獎金。”

 “如果是發明了新的機關器械,或則是改進了某項製造工藝,不僅一次性發放大量的賞銀,還給與額外的獎賞。”

 “按照貢獻的高低,直接提高其工匠等級,同時再長時間,按月發放一筆獎金,創造的效益越大獎金越多。”

 陳望從唐世平的是手中接過了一方面巾,擦拭了一下雙手,開口道。

 “這些我都寫在了計劃書裡,計劃書有兩份,你們兩人各拿一份。”

 “一份是關於軍器局的,另外一份是關於衛所民屯發展的,你們兩人看了以後,告訴我計劃哪裡可行,哪裡不可行,不可行的點在哪裡,我後續會處理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