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小明 作品

第一百七十九章:另起爐灶(第2頁)

王元康的這個問題,陳望的心裡有答桉。

再過十餘年的時間,等到清兵入關之後不久北方的氣溫就開始逐漸的回升,災荒的頻率強度都得到極大的減弱……

“有感嘆的時間,有祈禱的功夫,不如想想應該怎麼解決問題。”

陳望放下了手中的泥土,而後雙手相互拍了一拍,將手中殘存的泥土拍落在地後,從地上站起了身來。

崇禎九年至崇禎十三年,這四年的時間,旱災的區域將會逐漸擴大至整個北中國地區。

而後旱災將會在崇禎十三年達到頂峰,山西汾水斷流,臨汾夏季甚至風霾不息,大面積沙塵暴席捲了幾乎半個北方。

北直隸地區多河斷流,陝西、山西、山東、河南大多州縣伴隨旱災出現蝗災、疫災。

並且最為嚴重的是,旱情區域開始轉移向南江西、湖南、貴州甚至是四川等省皆是開始收到旱災的影響。

民食草木根皮俱盡,拋妻子死者相枕……

“如果你仔細的瞭解過北地的旱情每年分佈的地點,你就會發現一件事。”

陳望看了一眼身前奔流向東的漢水,而後轉過身看向王元康,說道。

“北地的旱情到如今已經持續了近十年的時間,不僅沒有罷休的跡象,相反還在逐漸的南移。”

在這個年月,漢中府其實也並非是什麼真正的平安樂土。

崇禎十二年,漢中夏旱,秋蝗,禾苗俱盡,大飢。

崇禎十三年,大旱,人相食,草木俱盡。

今年就算是收了田地,也已經是過了播種的時節。

需要等待第二年的春天,也就是崇禎十年的春天才能播種。

值得慶幸的,距離漢中府的旱情達到頂峰還有兩年的時間。

今年漢中府雖然出現了旱情,但是並不嚴重。

漢中府各地的莊稼的收成雖然減產了些許,但是減產的並不多,更沒有如同陝北那樣出現顆粒無收的景象。

王元康面色微凝,他的第一反應是陳望在杞人憂天,下意識的開口否決道。

“這怎麼可……”

只是在可能的能字還沒有出口之時,王元康神色微僵,他想起了一件事。

就在今年的年初,河南省南陽府遭遇了大旱,情比起他們這裡要遠重的多,很多地方几乎是顆粒無收。

南陽府距離漢中府並不遠,旱情甚至還波及到了鄖襄一帶……

一股恐慌的情緒突然從王元康心底深處湧來。

旱災確實正在南移,一年接著一年,逐漸的南移。

王元康的神色變化沒有逃過陳望的眼睛,陳望知道自己的話被王元康記在了心中。

說實話整個漢中衛內大多數的軍校都是酒囊飯袋,不過王元康並不能算在此例之中。

這幾天的巡察的時候,對於各處的田地情況,還有各處衛所的情況,王元康幾乎都頗為了解。

每次陳望問出的問題,王元康都能夠答得出來。

不像是指揮譚應鳳一問三不知,支支吾吾不知道如何作答。

指揮同知李士齊本領平平,也就只有敢於親率家丁上陣搏殺這一條優點還值得稱讚。

放在軍中當個百總還行,但是當指揮同知明顯是有些力有未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