鑲黃旗 作品

第七百四十二章 全面升級


1985年1月6日,牛年生肖票開售的第二天。

因為是星期日,這天從京城的四面八方彙集到工體的人數更多了,至少得有十萬人。

按理說,原本當天工體現場的銷售情況就應該比昨天要熱鬧許多。

更何況“黑皇冠”從早上十點就駕臨現場,羅廣亮和小陶在車前繼續投入資金,不眨眼睛的高價收購牛票。

這就更刺激得憑集郵證買郵票的人情緒激昂, 狀若瘋狂地搶購。

沒錯,誰也不傻。

由於門裡門外,呈現出神奇的兩種價格,差價懸殊極大。

那買到了不就等於賺到了嘛。

只要把裡面買的郵票拿出去,隨便找個郵票販子一倒手就輕易賺個一倍半,那誰還不買啊?

所以排隊的人們一輪到自己, 個個都是傾其所有的買郵票。

同時也是人人後悔,帶錢帶少了啊。

這自然大大增加了現場維護秩序的難度, 無論民警還是集郵公司的安保人員全感到了空前的壓力。

同時,集郵公司見買郵票的人都跟到了批發市場一樣,也開始擔心排在後面的許多人會買不到,生怕會引發群眾更大的不滿意見。

於是便不得不出臺臨時限購舉措。

除了要求銷售人員對每個集郵證認真核查,還硬性規定,一個集郵證最多隻能購買兩張整版票。

這自然讓那些排在後面,還尚未買到郵票的人們,大呼倒黴。

而且這樣一來,就連集郵證也因此具有了商業價值。

對於沒買過郵票的集郵證,郵票販子開出十塊錢的租金。

已經買過郵票的集郵證,郵票販子也情願叄塊四塊,租上一個。

要知道,雖然集郵公司的人, 為了區別顧客購票的資格, 會在已經買過郵票的集郵證上蓋個紅章, 好加以甄別。

但也別忘了, 高手在民間這句話。

郵票販子這個群體中其實也有不少高人, 是專門玩兒手藝的技術型人才。

由於郵票和其它藏品一樣,會出現掉色、破損等等諸多毛病。

有些人就專門琢磨怎麼修補郵票,好以次充好,進而造假。

當然,這些技術和手藝也是隨著郵票的行市日益高漲逐步發展的

目前這個階段,技術的種類和水平還比較粗淺,主要有以下幾種。

重新刷膠——有些郵票的背膠發黃、生黴,用清水將背膠清洗乾淨後重新刷膠。

修補揭薄——郵票發生揭薄後,用紙漿將揭薄處填平,然後重新上膠。

郵票換底——將一枚背面嚴重受損的郵票從中間揭開,重新換上另一枚相同大小和齒孔的底板。

拼接郵票——使用兩枚相同的信銷或蓋銷郵票分別取下沒有郵戳的部分拼接成一張新票。

重新上色。

郵票保存不當,顏色會發生退化,給郵票從新上色可以使郵票顯得鮮豔。

更有人能使用化學藥劑或強光等手段使郵票顏色發生變化冒充錯體、變體郵票。

最後還有一項應用廣泛的重要技術,那就是——刮戳!

這種手法,可以將信銷票或蓋銷票上的郵戳、紀念戳去掉冒充新票。

說起來,在集郵公司門口,給《萬里長城》小型張“加工”後再售賣的那個瘦子“編輯”。

他就是此類人物中的典型。

像集郵總公司八十年代初期發行的紅色紀念戳銷票的首日封。

如庚申年郵票首日封、紅樓夢小型張首日封等,同樣是他比較偏愛,容易上手造假的品種。

想想看, 連郵戳都能刮掉,那抹掉郵證上的印油的紅章,就更沒問題了。

所以這一天對於他這樣的人來說, 也成了發財的好日子。

別人不說,就說這瘦子“編輯”吧。

一個證,他加工費要五塊,偏偏活兒多得都接不過來了。

就是保守計算,他一天下來起碼也能幹上一百個,差不就能淨收入五百塊。

相當於普通人半年的工資了。

最後,市場上還有最最奇怪的一個現象。

那就是對於買郵票,越是限制得嚴格,工體裡面的人們就越是瘋搶。

而門裡門外的郵票價錢差距越大,出了工體大門越容易變現換錢,還就越沒有人想賣剛買到的郵票。

以至於這一天過午之後,黑皇冠居然沒貨可收了。

無論是負責車外張羅的羅廣亮和小陶,還是待著車裡管賬的沙經理、齊彥軍、小段兒,居然全都閒得發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