鑲黃旗 作品

第三百八十八章 心裡壞笑


窩頭是窮人的吃食。

京城話裡就常有相關調侃。

“小時候吃窩頭尖兒,長大了做大官兒!”

“看你這窩頭腦袋吧!”

“瞧你這窩頭命呀!”

“你兜裡也就剩倆窩頭錢了!”

等等……

像這些話裡的窩頭,無不詮釋著一個意義——貧窮。

可說實話,寧衛民在前世卻對此並沒有太多的感觸。

這是因為他吃過的窩頭都是點心一樣的玩意。

在經濟相當繁榮的時代,慈禧太后愛吃的栗子面小窩頭,已經不光在北海仿膳飯莊裡賣了。

幾乎滿京城都在批量生產這玩意,然後裝進精美的包裝盒裡,作為送人的禮品。

而大小飯館裡的窩頭,更是成為了一道花樣翻新的時尚菜。

什麼韭菜炒窩頭、包菜粉絲炒窩頭、油渣兒椒鹽兒窩頭、辣椒炒肉末配窩窩頭……

做法簡直太多了,配菜五花八門,口感也各有千秋。

所以寧衛民曾經一度認為,過去的人一提苦日子必提窩頭,似乎有點身在福中不知福的矯情。

窩頭這東西多好啊,別名可是叫“黃金塔”。

又營養又健康,味道鮮美,還不得糖尿病呢。

要不價錢怎麼比大米白麵還貴呢?

這就叫價值發現。

連窩頭都不愛吃,愛想吃什麼?

但當他也回到這個經濟才剛起步的年代,不得不天天與此物為伍,他可就不這麼想嘍。

在缺鹽少油的環境下,窩頭已不再是酒席上的點綴,成了每餐必不可免的主食。

用民諺來說就是“一天到晚的大窩頭,老醃蘿蔔沒點兒油”。

於是這玩意突然間退去了華麗的裝裱和配飾,只剩下了那又幹又粗又牙磣的口感,和那寒酸的窟窿眼。

而這直接導致寧衛民對窩頭的態度,也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

他從過去的自願吃,喜歡吃,變成了強迫自己吃和不得不吃。

甚至還因為難以下嚥琢磨出了不少因陋就簡的花樣兒。

比如往窩頭裡摻點糖精,即可讓窩頭多出一絲甜味。

比如將窩頭切成片,放在火上烤,能烤出焦黃的脆殼,一咬嘎嘣脆。

再比如將玉米麵發酵,蒸出來的窩頭便會蓬鬆許多,好吞嚥了不少。

總之,穿越的這段日子裡,他每天守著窩頭,變著法的哄自己下嚥。

就只為了求一個肚子安穩,不鬧飢火而已。

哪兒還談得上健康不健康,營養不營養?

往日嚐鮮似的閒情逸致早都扔爪哇國去了。

最終的結果,就是他以個人的親身體驗證實了一點——窩頭不好吃!

人們之所以會把這玩意當成苦日子的象徵,絕沒有摻雜丁點偏見和誇張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