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est 作品

第18章 第二重樓(第3頁)


 育才小學,和張婷同屆,20x7-5-8那天,上午第三節是數學,第四節是體育。


 這條件應該能把範圍限制在一個班裡,繆妙立刻找人聯繫育才小學,看看能不能調出當年的學生名單。


 完事她正想看“雲朵棉花糖”發的私信,又收到同事消息。


 同事說:“繆隊你夠細緻的,‘蠟筆’還真是馬甲,ip跟‘冰皮年糕’是一致的。”


 繆妙用力捏了捏鼻樑,打開雲朵棉花糖的對話框。


 :不好意思打擾了!我知道現在大家都忙,但我這邊冰皮年糕這個學生也是未成年,家長還不太好溝通,想問一下到底是什麼情況?這學生會有傷害自己和別人的風險嗎?拜託拜託!


 “雲朵棉花糖”年紀不大,慌起來說話有點顛三倒四,繆妙飛快地從她那提取到“冰皮年糕”的信息:他們不在t市,在隔壁省a市,兩地相隔大約三百公里。


 雖然“雲朵棉花糖”有意識地隱藏未成年學生的真實信息,但藏得不高明,繆妙能看出來,這個“冰皮年糕”應該是女孩,高二或者高三,跟“唐果”……還有小蛙差不多的年紀。


 看“雲朵”的描述,這孩子有點恃才傲物,智商應該很高……至少比繆小蛙高多了,繆妙心裡迅速把《當鬼》全文各種細節在心裡過了一遍——文中沒有能對上號的人物,“冰皮年糕”不是故事裡的人。


 “雲朵”一直以為“秦老師”在影射她自己,據繆妙看應該只是個誤會。


 原文裡“秦老師”的出現和平安區中運會聯繫在一起的,那會兒雲朵棉花糖自己還在他們本地上學呢,時間地點都對不上。再說“唐果”遇到“秦老師”,好像是溺水者抓住了救命稻草,在繆妙看來,冰皮年糕對那小老師態度挺俯視的,有種逗她玩的感覺。


 那麼冰皮年糕在這件事情裡扮演的角色,很可能像當年“喇叭男”事件裡的“群友”一樣。


 同時她還有另一個馬甲“蠟筆”,這不是一種食物。


 這個馬甲是用來騙外人的……還是對他們“食物”群內人也是保密的?


 在“雲朵棉花糖”的id加入討論之後,“蠟筆”明顯活躍了起來,唯恐誰看不懂文中隱喻似的,一直在引導,第六章文下乾脆捅穿了文中“媽媽”的身份。


 對,還有平安區中運會!


 雖然不知道“唐果”上的哪個中學,但她是入場式方陣的舉牌人。


 當年各學校派出的學生都有名單,繆妙參加過當年的安保工作,正好認識負責人,立刻打了個電話過去。


 出租車停在了繆小蛙學校門口,繆妙跳下車,聯繫老師,隨便找了個藉口把惴惴不安的繆小蛙領回家。


 下午兩點半,姐妹倆回到家,讀者群裡已經針對最後一章的時間錯亂提出了七八種解釋,繆妙收到了兩份名單。


 一份是育才小學與張婷同級的一班學生名單,一份是中運會方陣名單。


 兩份名單上有一個名字重合了。


 “唐果”是真實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