宙光山河 作品

第1021章 基層組織建設工作全面推開

接著,梁江濤又來到財政部農業農村司,要了2億專項資金,又到省財政廳要了1億配套資金。

手裡有了3億9000萬,做這件事心裡才多少有了些底。

這些錢,都必須用在刀刃上。

首先是“第一書記”和大學生村官的津補貼和工作保障。

雖然駐村、包村有相應的政治待遇,比如“第一書記”做出成績,優先獲得職務晉升與提拔,大學生村官服務期滿後,考核合格,可以轉為公務員,考核優秀的,優先選調到上級機關工作。

但只有這些還不夠。

在經濟待遇和物質條件上,梁江濤還要給予他們充分的保障。

畢竟,皇上不差餓兵。

人不能只靠理想信念和一腔熱血激勵。

那樣長久不了。

只有各方面條件都優厚,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參與鄉村建設,參與基層黨組織建設。

梁江濤跟市委組織部有關領導和科室商量,駐村“第一書記”每月津補貼800元,大學生村官每月津補貼500元,這是一筆可觀的收入。

在2006年,新入職縣直機關的大學生公務員的月工資也就是七八百元。

除此之外,還要配備專門的工作手機、工作電腦,設立工作班車,儘可能方便駐村人員的工作、生活。

第二,改進村兩委辦公條件。

由於村兩委不是一級政府,是基層群眾自治組織,所以沒有相應的財政撥款,人員經費和辦公經費嚴重不足。

比如村兩委幹部,本質上都是農民兼職,是沒有工資收入的。

只有少量的津補貼,一個月才一兩百塊錢,基本上就是走個形式而已。

這也是村兩委缺乏人才、後繼無人的一個重要原因。

不是所有農村都有豐富的資源,兩委幹部搶著幹,大部分村子都是貧窮落後、要啥沒啥,就算當了村幹部,也沒有多少油水可撈。

像這樣的村子裡,年輕人真是不願意當兩委幹部,影響出去打工掙錢啊。

不掙錢,怎麼蓋房子、娶媳婦?

所以,優秀人才留不住!

因此,西州市委組織部這次大幅度提高了村兩委的津補貼,村兩委主要幹部的補貼一個月達600元,其他幹部也在400-600元不等,基本上與鄉鎮幹部的收入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