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貓缺大德 作品

第413章

 1941年12月3日下午五點,代縣戰場。

 經過數個小時的激烈戰鬥,晉察冀軍區順利地攻克了敵人的第一道防線。

 在楊司令的安排下,各級部隊並沒有攜勝之餘威,繼續向北方的第二道防線推進。

 指揮部選擇穩紮穩打,先將當前的陣地清繳一遍再行進攻,以防因為某些疏忽從而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俗話說得好,磨刀不誤砍柴工。

 鬼子的隊伍裡從來不缺少亡命徒,誰也不知道他們是否蹲在某個陰暗的角落裡,正在伺機而動準備發起自殺式的攻擊。

 更何況坦克三營的存在,大大增加了部隊的突破數值。

 就算戰士們原地休整一個小時,也可以按時保質保量地完成上級分配的任務。

 在一處相對隱蔽的出擊陣地中,一位拿著修理工具,渾身沾滿機油的中年人說道:

 “齊活,履帶的問題算是徹底解決了。還好小鬼子沒有埋地雷,要是這輛車的負重輪出了事,你們車組估計也得離開戰場。”

 “接下來的戰鬥,所有人都要小心,千萬不要因為一場勝利就變得盲目自信。”

 “敵人知道我們裝備了坦克,肯定會拿出相對應的預案。駐蒙軍有輕坦甚至是中坦,說不定還會有一場惡戰要打。”

 現在說話的這位,是坦克三營的劉營長。

 作為八路軍首支裝甲部隊的營級幹部,他不僅是一名爬過雪山走過草地的老兵,更是在參加部隊前便有著高中學歷的知識分子。

 之前我們提到過,即使在最艱苦且被果脯封鎖的日子裡,邊區對新式裝備和戰術始終保持著高度敏感。

 正是因為上述的背景,才有了那所孕育出第一批航空人才和裝甲人才的摩托學校。

 在黃河沒回邊區之前,學校裡的硬件非常差,僅有幾輛繳獲自敵人的卡車。這些三步一喘氣的老古董經常發生故障,倒是讓同志們被迫練就出一手紮實的修理技術。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坦克團的眾人跟現實版安東星超人沒什麼區別,人均可以做到一邊打一邊修理。

 如此水平,放在某7+填色遊戲裡,最次也得是讓庫存裝備越打越多的維修支援連。

 劉營長,正是學校裡的第一批優秀學員。

 原本他是想加入空一師,奈何上級考慮到未來的裝甲部隊,便勸其耐心等待一段時間。

 當然了,能教出這種優秀的學生,老師必然不是等閒之輩。那就是畢業於東方勞動者大學,現任負責邊區交通、防空、衛戍的許司令!

 聽到自家營長的叮囑,周圍的車長皆是點了點頭。

 與此同時,一名通訊員來到了三營的出擊陣地,緊接著便敬禮說道:

 “劉營長,楊司令讓我來通知你們,下一輪進攻即將在五分鐘以後開始,請做好戰鬥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