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貓缺大德 作品

第338章

 這些區域分別是進攻出發地區、衝擊出發地區、隊形展開地區和交火地區。”

 “進攻出發地區一般是距離敵人一線陣地較遠的位置,那裡並不適合讓步兵開始衝鋒,畢竟血肉之軀不能一直保持衝鋒的狀態。”

 “所以進攻出發地區與敵人的陣地之間,還需要一個專門給步兵們完成衝鋒前準備的區域,也就是我剛剛提到的衝擊出發地區。”

 “負責跟坦克一起進攻的步兵,並不是從進攻開始的那一刻就擺好固定的戰鬥隊形。他們需要根據敵人的火力分配實時做出改變,這個過程中可以稍微貼近一些,以便保持聯絡和救援。”

 “等調整結束後,坦克的部隊就來到了交火區,接下來就是正式進攻的時間。”

 趙剛細緻入微的分段式講解,讓大佬們十分輕鬆地理解了陸戰一團的戰術細節。其實上述的所有步驟,說白了就是最基本的步坦協同作戰。

 該戰術的目的,就是為了充分發揮兩個兵種的優勢,互相彌補對方的缺點,最終達到1+1>2的效果。

 就比如坦克火力強大,裝甲也足已抵擋住大部分鬼子步兵的射擊,還有強於肉眼的觀瞄設備。

 步兵的火力雖然比較弱,但是勝在體積小運動靈活,並且老兵的視野絕對比坦克裡要好的多。

 各取所長的話,坦克可以發揚火力的優勢,輕易地摧毀日軍的工事和掩體,可以在任何時間對鬼子們進行壓制。

 如此以來,步兵就可以無傷或者輕傷接近敵人,與敵人進行近距離的戰鬥。

 步兵則是負責觀察和指示,併為坦克提供近身以及視野盲區的警戒。

 畢竟永遠不能讓裝甲車輛獨立行動,不然敵人可能會利用死角靠近坦克。萬一陸戰一團的空降坦克讓鬼子提前開發出了刺雷,豈不是會捱上一發太君快樂棒。

 除了提供警戒,步兵還可以進入建築物、樹林等坦克不便進入的位置清理敵人,儘可能排除有老陰比偷襲的可能性。

 其實步坦協同在陸軍戰術裡不算特別高端的存在,但前提是部隊擁有先進的通訊裝置。

 就拿德三的三號、四號坦克來舉例,它們在戰爭前期的性能並不算太出眾。正是由於每臺坦克都有無線電的原因,才能讓兩兄弟在戰爭中所向披靡。

 一支協同作戰的部隊裡,坦克與坦克之間、坦克與步兵之間如果擁有足夠的通訊工具,那麼即使隊伍的規模很龐大,組織的難度也不會太高。

 而陸戰一團剛好就有上述的條件。

 作為八路軍最精銳的部隊,戰士們甚至可以做到便攜式通訊器下放到班一級,主打的就是資源豪華。

 ······

 在趙剛講解的期間,陸戰一團的六臺坦克已經分成兩個排變陣成了後三角隊形,每個排由兩臺坦克打頭陣。

 由於坦克的觀察和武器有死角,而作戰環境有可能是複雜且狹窄的地形,該隊形的優點就是每輛坦克之間具有一定的方位視察界。

 此時步兵跟隨的距離可以很近,但不能超過二百米的距離。

 在對方沒有反坦克武器的時候,這種進攻方式可以發揮兩個兵種最大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