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月涼了 作品

第355章 遼東需要副業,非常需要

 第355章 遼東需要副業,非常需要

 明三百年,遼東軍管三百年。

 整個遼東都司境內,衛所上管軍,下管民,所有的精力都放在防禦邊蠻身上,百姓們一直處於一個高壓狀態,對於鋪橋修路、築壩修堤的事兒就沒考慮過。

 大明對遼東的治理,處於一個一半是粥,一半是屎,就這麼粥而復屎的過了兩百多年。

 皇帝下令遼東廢衛設府,算是打破了這個局面。

 在孫承宗的組織下,整個遼東的百姓都被調動了起來,遼東想要鋤大地,就先需要做一件事,伐木。

 從瀋陽到遼陽,五十六個屯田衛所,每衛三千人,十五六萬人在官道的兩側,對東北的原始密林進行著大規模的毀滅。

 每二十個人,被編作一組,設組長一人,分發斧頭十把,鋸子四把,長槍五把,麻繩十捆。

 二十個人分工明確,砍樹、砍枝、挖根、拉樹、剝皮、分塊都有人負責。

 若是運氣好,在林子裡打到什麼動物,整個班組都能打牙祭。

 看著孫承宗傳來要南運的木材數量,楊嗣昌忍不住叫道。

 第一條是從天津、登萊兩地將籌集到的糧食北運。

 “頭疼啊。”

 “大人,為何不在遼東設置船廠,就地將這些原木製作成船隻呢?”

 大明的造船業從未衰落,而適合造船的杉木、松木、柏木、榆木在遼東隨處可見。

 “若是有條件造船,那我們需要南運的木材量就少了很多。”

 “大人,運不完,以我們現在的運量,根本就運不完。”

 將手中的清單放在桌上,楊嗣昌忍不住捂住了自己的額頭。

 伐木,是一件非常累的工作,但這些被招募進屯田衛所的人幹起活來卻是很積極。

 遼東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倒木運動,倒下來的木材都順著三岔口,累計在了娘娘宮,也就是日後的營口市等待運輸。

 第二條就是將遼東砍下來的木材南運到山東。

 “我們一月最多運走三千根原木,但他們這個月卻送來了八千根,如果再算上以前沒運完的,這現在多出來的都夠我們運上兩個月了。”

 而且,而他們是在為自己將來的田而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