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月涼了 作品

第340章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畢閣老這是又來我太僕寺打秋風了?”

 太僕寺的大門口,剛進京接手太僕寺事務的汪應蛟看著與戶部尚書連袂而來的畢自嚴與袁世振,笑著道。

 “不過時間還未入秋,還沒到今年的市馬時間啊。”

 “汪公這說的是哪裡話。”

 聽到汪應蛟如此調侃自己,畢自嚴的老臉不經一紅。

 他把太僕寺常盈庫裡的銀子都並給併入了太倉,現在太僕寺想要和蒙古各部市馬,都要到度支司申請市馬銀。

 弄的太僕寺直接沒了財務自由。

 “實乃是有不情之請要汪公出面啊。”

 畢自嚴今年才五十一歲,而汪應蛟已經是七十一了,大了他整整二十歲,為此畢自嚴是用後輩之禮見汪應蛟。

 “在下袁世振,見過汪公。”

 “自嘉靖二十六年起,漕糧加過壩旱腳銀,每石加銀一分,漕運衙門每年查明造冊,送戶部查考,用以維繫運河修葺。”

 隨著畢自嚴的話音落下,袁世振補充道。

 聽著兩人的話,汪應蛟略有同感的點了點頭,而後道。

 伸手不打笑臉人,畢自嚴與袁世振以後輩之禮見他,他卻不能託大,當即拱手回禮後,一伸手就請兩人進去。

 沒有第一時間回答汪應蛟的問題,畢自嚴自顧自的說道。

 “按照戶部的計算,每月朝廷在漕運上就要支出近二十萬石糧食。”

 “還有漕軍。”

 “以清江浦船塢為例,一艘漕船耗銀一百二十兩銀,去歲一年,新造船隻三百餘艘,今年工部又請造四百艘,耗銀八萬四千兩。”

 “八百萬石漕糧北運,算上修葺運河,實耗百姓八十萬兩白銀,又加八十萬石糧米。”

 “漕軍之外,還有漕船。”

 這時,跟在畢自嚴身後的袁世振也上前見禮道。

 “此外,各州縣以春雨連綿、糧米潰爛為由,每百石漕糧,加曬乾米四石、曬揚米四石、淋尖米一石八斗,合計九石八斗,為私貼常例,延續至今。”

 畢自嚴是汪應蛟的晚輩,他是畢自嚴的晚輩。

 “兩位為陛下信重,我不過一垂垂老朽,得畢閣老舉薦,方才得以入京,何敢稱公。”

 “如今國家財用入不敷出,還望汪公解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