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月涼了 作品

第201章 發餉咯

 第201章 發餉咯

 讓文官搬磚這個事情,到底體面不體面。

 這個問題,在如今的京城不是個問題。

 這是當年太祖爺的政策,體面,必須是體面。

 萬曆對張居正的處理,再加上後面擺爛了幾十年,讓大明的朝堂進入了一個野蠻發展的時期。

 簡單的說,就是朝臣沒了恭順之心。

 擱歷史上的表現,就是移宮案的發生,以及後續天啟親自點孫如遊入閣,但朝臣(主要是東林)以他不經廷推為由彈劾,逼的孫如遊連上十四道奏疏請求致仕。

 這壓力,一個方才十六歲的天子,和一個被提拔到禮部尚書位上不到一年的尚書,兩人是真的扛不住朝堂上的壓力。

 但對穿越者來說,這種壓力,灑灑水啦。

 有種你弄死我啊,弄不死我我就弄死你全族。

 從皇帝活剮了馮三元和顧造那天開始,朱由校就表現出了自己的強勢。

 通過周應秋握住吏部底層官員任命的印把子,而上層官員的任命,悉數都是皇帝一言而定。

 明朝的皇帝一旦強勢,朝臣他就硬不起來。

 也就只能在私底下罵一罵了。

 再或者,等人死後,給扣個獨夫的帽子。

 對於這種死後的名聲問題,朱由校並不關心。

 朱由校現在關心的,是大明民間的生產能力,到底是個如何。

 “除了清查田畝、重定黃冊外,還要進行工業摸底啊。”

 看著趙爽每月一次的生產報告,朱由校心下思索道。

 後世,總共進行過三次工業摸底。

 時間分別是50、86、95三年,都是為了在經濟政策制定時,能做出相應的輔助。

 ps:別被最近鋪天蓋地的所謂“工業大摸底”給騙了,我的評價是七分真,三分假,以偏概全,這些人是懂新聞學的。

 現在,大明也要進行各行各業的摸底,看看這民間的生產能力到底如何。

 不過,這清丈田畝、人口能由戶部去做。

 這個工業能力的普查,由工部去做?

 將手中的趙爽的奏章放在身側,朱由校翻開了桓寬所鑄的《鹽鐵論》,這玩意兒記載了漢武帝時期,著名財經大臣桑羊弘的治國思想。

 包括算緡、告緡、鹽鐵官營、均輸、平準、幣制改革、酒榷等等經濟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