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月涼了 作品

第178章 許天子苑中射鹿

 能考上進士的,那就不是個蠢貨。

 聽到皇帝讓從天津等地招攬移民,去遼東屯田。

 再結合前面的那句高淮亂遼,遼東人心向背。

 大夥兒對皇帝的意思算了心裡有了個明鏡。

 這是用天津等地的移民,把遼東的本地人數量稀釋一下,提高一下遼東的忠誠度。

 “臣領旨。”

 看著太監已經在草擬聖旨,袁可立躬了躬身,對皇帝道。

 “古人有言,一夫不耕,或受之飢;一女不織,或受之寒。若是遼東可屯田以自足,朝廷可免糧秣轉運之苦。”

 袁可立方才說完,孫承宗也站出來拱手道。

 “積貯儲蓄,乃安民之根本,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今遼東募民屯田,可使遼東遊食之民,轉耕田畝,假以時日,必畜積足而遼東定矣。”

 朝廷如今的屯田政策,最早是由擱遼東窮瘋了的熊廷弼提出,由他代為上奏。

 自去歲楊嗣昌開始從京城運輸屯田器械到遼東開始,他就已經組織人手,在遼陽以南地區開始做了。

 “《淮南子》有云,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爁(an)焱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蒼天補,四極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蟲死,顓民生。背方州,抱圓天。”

 孫承宗剛誇了一句皇帝讓屯田的善政,轉頭就講起了故事。

 “昔大禹鑿九山,通九江,治洪水,保生民,終成至聖。”

 “今遼水未治,渾河氾濫,致使田畝被淹,黔首無以為家。”

 “臣以為,遼東想要屯田,要先修水利,保舊田,而後新墾之田才可永固,不致淪為鏡中,水中月。”

 聽著孫承宗繞了一大圈,說要治水,朱由校面色未變,心裡卻覺得有些怪。

 遼東,治水。

 這兩個詞組在一起聽起來怎麼這麼耳熟?

 “孫師覺得,誰能做此事?”

 將喝完的茶杯遞給劉時敏,朱由校看向孫承宗問道。

 “臣。”

 忐忑的看了一眼接過茶杯的皇帝,孫承宗低頭道。

 “臣舉薦工部侍郎袁應泰。”

 “袁應泰啊。”

 聽到這個名字,在場眾人臉色俱是一變。

 這孫承宗是在遼東待了段時間,飄了嗎?

 這姓袁的在遼東招降納叛,惹的皇帝在廷議上大怒,雖未治本人的罪,但卻牽扯的內閣輔臣劉一燝這會兒還在大牢數耗子呢。

 這孫承宗你還敢舉薦這人回遼東?

 “這個袁應泰最近在做什麼?”

 拿起茶杯蓋,在杯子摩了兩下,朱由校轉頭看向劉時敏問道。

 聽到皇帝問袁應泰在幹什麼,同樣在場的魏忠賢有些摸不著頭腦。

 袁應泰的工作是皇帝親自安排的,這是明知故問啊。

 魏忠賢還沒想明白,就聽到劉時敏回答道。

 “回皇爺,在以工部侍郎銜,領著城建營在南苑給清水河修溝渠呢。”

 “哦。”

 聽到劉時敏的回答,朱由校放下茶杯,低著頭並未說話。

 聞絃音而知雅意,聽到劉時敏說袁應泰在南苑給清水河修渠,孫承宗就知道這事穩了,連忙又拱手道。

 “陛下,袁應泰曾治臨漳、永平等地治理水患,又在遼東經年,對遼東地勢頗為了解,此事非其不可。”

 “可這人在遼東招降納叛,不分敵我,差點兒將遼東葬送,朕思之不放心啊。”

 “回陛下,袁應泰善治水,能足糧,此番至遼東,僅為治水、屯田,遼東軍事有熊廷弼主理,萬不會再生此事。”

 聽到皇帝的話,孫承宗就知道有戲,連忙道。

 “前番,袁應泰在遼東時,足丁足糧,熊經略也曾言其有穩定後方之才。”

 “熊廷弼也說這人有穩定後方之才?”

 聽到孫承宗的話,朱由校腦門上飄過幾個問號。

 熊廷弼差點兒讓袁應泰給替了,怎麼會給袁應泰說好話?

 “確是如此。”

 看出了皇帝的疑惑,孫承宗解釋道。

 “薩爾滸戰敗後,熊廷弼初至遼東,缺丁缺糧,是袁應泰在後方為遼東招募民丁,運輸糧草、火藥。方才有去歲熊經略兩敗建奴之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