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月涼了 作品

第175章 大明皇后養成計劃

 帶著倆小娘子搬到西苑的當日,朱由校就召見了外臣。

 六部九寺主官、遼東巡撫孫承宗及諸將、順天府知府董應舉、天津知府袁可立、遼東轉運使楊嗣昌、天津水師總兵沈有容俱在其中。

 是的,依舊沒有內閣輔臣韓爌。

 現在韓爌直接被皇帝排擠出了決策層。

 “臣等恭請聖安。”

 徐婉兒看著在場的臣子有些緊張。

 雖然不知道朱由校為什麼召見前臣的時候,要她這個皇后在場。

 但徐婉兒覺得自己不能丟了大明皇后的臉,板著小臉,乖巧的坐在皇帝的身邊。

 感覺到了身側佳人的緊張,朱由校捏了捏徐婉兒的手,示意對方放鬆後,方才揮手讓眾人平身。

 至於說為啥要徐婉兒在場?當然是防止發生張居正或者北宋末年那檔子破事兒唄。

 啥破事兒?

 萬曆清算張居正,李太后屁都不放一個。

 以及北宋末年那場“兒子變法老孃廢,老孃去世孫子續”,前後數十年圍繞著“變法”的黨爭。

 宋神宗二次變法,王安石新政得到推廣。

 元豐八年,宋神宗駕崩,八歲的哲宗登基,由宋神宗他娘,太皇太后,史稱“女中堯舜”的高濤濤垂簾聽政。

 高濤濤啟用反對熙寧變法的司馬光等人執政,恢復舊法,史稱元祐更化。

 高濤濤嘎了後,宋哲宗重啟變法,兩次平夏城之役,猛錘西夏,打的西夏人俯首稱臣;重啟河湟之役,收取青塘。

 可謂是趙宋少有的高光時刻。

 只可惜,天嫉英才,年僅二十五歲就英年早逝,成了永遠的意難平。

 然後,上來一個宋徽宗。

 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朱由校決定在自己同朝臣商議朝政時,儘量讓徐婉兒在場,也不用說什麼,聽著就好。

 不求她能跟的上自己的想法。

 只求如果他在變法中途猝逝,徐婉兒可以內能制約新君,外能壓制朝臣,保證變法不會曇一現。

 伸手拿過茶杯,朱由校耷拉著眼皮子看著正在太監引導下,各自在位置上坐下的眾人。

 他是理解了當年嘉靖為何不上朝了。

 這不開大朝就是好呀,沒人來聒噪自己。

 “兵部關於遼東將士的封賞,定下了嗎?”

 “回皇上,兵部官員已清點斬獲建奴首級,獲真奴六千七百顆,假奴兩千六百餘顆,俘獲真奴三百餘人,假奴七百餘人。按照先帝所定賞格,真奴五十兩一顆,假奴十兩一顆,共計白銀三十八萬三千兩。”

 聽到皇帝的話,剛才落下屁股的黃克瓚連忙站起來彙報道。

 “臣已呈送度支司,請求撥銀。”

 “朕記得,楊鎬薩爾滸之戰前,整頓遼軍軍紀,曾嚴令各軍不得搶掠同袍斬獲、不得殺良冒功。”

 聽到兵部給出的賞賜數額,朱由校沒有先回答同意還是不同意,而是問道。

 “此次遼東之戰,沒有這種事情發生吧。”

 “回陛下,兵部已經查實,絕無此等惡事發生。”

 聽到皇帝的話,兵部尚書黃克瓚和遼東巡撫孫承宗都略顯示緊張。

 以為皇帝這是要剋扣賞銀了。

 “陛下,熊經略治軍苛嚴,絕無殺良冒功之事。”

 黃克瓚說完後,孫承宗也站起來說道。

 “不要這麼緊張,朕只是不放心,問問而已。”

 看到兩人的動作,朱由校輕笑一聲道。

 “好不容易打了個勝仗,兵部定的賞賜,顯的摳摳搜搜的。”

 “此次遼東之戰的戰報,朕已經看過,可定首、中、末三功。”

 “圍殲建奴兩白旗時,賀世賢所部騎兵阻斷了建奴

 “雖然讓那個叫黃臺極還是什麼的老奴之子逃脫,但卻陣斬了頗多的建奴中低層將領。”

 “更不要說,在圍殲之前,虎皮驛外的一場狙擊戰,還陣斬老奴之孫杜度。”

 “以上諸軍,可為首功。”

 聽著皇帝對遼東之戰的敘述與定性,坐在孫承宗身後的秦邦屏眾將不由得都挺直了腰桿。

 “按所斬首級之數,論功尚可,但行賞,朕卻覺得不妥,無法展示朕對軍功之事的重視。”

 “首功三軍,參戰之人,人賞銀幣十枚,陣亡及傷殘將士,撫卹銀幣五十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