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月涼了 作品

第171章 今天是大章

 當週應秋、畢自言、袁世振、董應舉四人正在內閣大殿內等待時。

 內閣,韓爌班房內。

 眼前放著的,是宮內送來的草擬聖旨。

 看著這份聖旨,韓爌額頭上俱是冷汗,手中提著支狼毫筆,雖早已吃飽濃墨,卻遲遲無法下筆。

 順天府改制,新增官位,聽起來是好事。

 這部分內容,韓爌早已寫完。

 但最後但後面關於偷稅漏稅的內容,卻是讓韓爌心一跳一跳的。

 “這不就是告緡令麼?”

 這道聖旨下去,滿朝文武都得被那些個富戶罵個狗血淋頭。

 自從弘治年間正式有了優免之後,誰不想著偷稅漏稅?

 民間小民為了偷稅漏稅,哪個不將自家田畝投獻到大戶名下?

 “閣老,周尚書又在催了。”

 手抖動的遲遲無法下筆,內閣中書卻又來催促道。

 “知道了。”

 深深的嘆了一口氣,韓爌心下一橫,筆走龍蛇,寫了起來。

 一盞茶過後,韓爌令人將聖旨送去西苑加印。

 當週應秋四人帶著聖旨離開內閣的那刻,關於朝廷新政之事,在整個順天府流傳開來。

 新增衙門、新的稅收政策、新的順天府“知府”。

 以及,最嚇人的“偷稅漏稅懲處制度”。

 經過了馮、顧二人被活剮,一日殺三伯,以及日日都有貪官汙吏被查出來,然後讓在菜市口砍頭。

 整個順天府的人都不敢懷疑皇帝對於反腐懲貪的決心,如今可謂是人心惶惶,官不聊生。

 “周應秋這奸賊!”

 “畢自嚴也不是個東西。”

 “還有那個袁世振,整日和商賈混在一起,能想出個什麼辦法?”

 一個個義憤填膺,全都是朝廷將要對在順天府推行的新政的不滿。

 皇帝是不敢罵的,哪怕是在自己家裡。

 經過幾個月的整頓,現在的錦衣衛不能說可堪大用吧,起碼那也是翻身了。

 雖然文官系統早就開始了對錦衣衛的滲透,如歷代皇帝時常恩蔭官員子弟入錦衣衛。

 但因為文官先天上對廠衛的鄙視,導致這些個官宦子弟在加入錦衣衛後,往往屁股都是歪的。

 如田爾耕,他是萬曆年間兵部尚書田樂的孫子。

 按理來說,這人應該是傾向文官的吧?

 但事實恰好相反,如今的錦衣衛中,對文官下手最狠的就是田爾耕。

 如今京城錦衣衛的頭子中,許顯純與田爾耕合稱許鷹田虎。

 許顯純這個公主之孫、皇帝親任的錦衣衛指揮同知,主要震懾的是朝堂上的人。

 而田爾耕的威名,則是震懾著京城中的官員後宅,或者說家人。

 都是京城的本地狐狸,對於街上的流言蜚語是從哪兒來的,田爾耕瞭解的相當清楚。

 因為他在京城肅清動作,現在多少官員上班都是改步行或者騎馬了。

 家人都讓抓光了,贖都沒地方贖去,沒人抬轎了啊。

 僅僅三天時間,朱由校的案頭上就收到了兩百多本關於反對新政的奏章。

 對於這些奏章,朱由校簡單的翻閱一二之後,就全都給批了回去。

 而後,一道新的規定奏章格式問題的聖旨就下到了禮部,連帶著的,還送來了一堆制式文本,要求禮部明文天下。

 大明在奏本、題本、揭帖、表箋、制對、露布、譯這七種由臣子呈給皇帝的公文外。

 又多了兩種新的公文格式。

 孫如遊都感覺皇帝這是給臣子弄規定弄上癮了。

 凡彈劾官員,必須言而有物,寫清彈劾理由,以及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

 一件事情,必須用甲乙丙丁分段的方式,寫清問題、起因、結果、影響、例證、處理方案這六種要素。

 對於這兩種規定了內容的奏章,如果不遵守,通政司不用送往內閣,司禮監也不用送往皇帝案頭。

 皇帝這是明明白白的告訴天下人,別再用似是而非的理由來和朕瞎嗶嗶。

 很明顯,皇帝已經是鐵了心的要變法。

 三日之後,袁世振帶著一張紙,進了西苑,呈送給皇帝。

 玩弄著手中的紙,朱由校有些感慨。

 大明的工業非常滴發達,特別是造紙術。

 大明的產紙四地,江西、福建、浙江、南直隸,其中江西的廣信府最為龐大,光是上供給司禮監的紙就有二十八種之多,如連七紙、觀音紙、玉版紙、宣德紙、奏本紙等等,一次就要上供三百萬張。